马鹤凌是资深国民党员,湘籍帅哥马英九牛逼
老父培养定位弘毅之士
马英九从小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长大,父亲马鹤凌是资深国民党员。马父家教甚严,常以湖南名人曾国藩家书中的两句话训勉儿子:“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根据这些说辞,马鹤凌订下了培养儿子的目标———弘毅之士。1994年,马英九积极查贿、扫黑,当时有黑道扬言对他下手。家人都劝他放弃,惟独马鹤凌坚决支持,他说:“文天祥和郑成功只活了39岁,英九已经多活了5年了。诸葛亮死时54岁,英九也只差10岁。”
保钓青年到“总统”秘书
1968年,马英九遵父嘱考上台湾大学法律系。在此,他担任大专军训集训班宣誓代表,接受时任“国防部长”蒋经国的“授枪”,这是马英九第一次与蒋经国接触,令蒋印象深刻。集训结束后,马英九回到台大,旋即担任学生代联会秘书长,这被认为是国民党计划培植他成为学生领袖的信号。
1974年,由于率领学生开展“保钓运动”,马英九获国民党中山学术奖学金,转赴美国深造。
1981年9月,从哈佛获博士学位半年后,马英九就成为“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蒋经国英文秘书,从此官运亨通。
这是2001年2月11日,马英九在香港政策研究所成立五周年晚餐会上就城市发展、台港交流等问题发表演讲。
蒋经国眼中“没缺陷” 马英九在蒋经国身边一呆就是7年,前两任分别是钱复和宋楚瑜。7年间,他深得蒋经国的喜欢,被称赞为“没有缺陷的年轻人”,经常以“英九”直呼其名,对其关心的程度“像对亲子一样”。1984年6月,蒋经国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马英九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负责推动“政党外交”。在国民党论资排辈的传统体制中,马英九以34岁即跃居要职,超越钱复、宋楚瑜等人。
从政之路一波三折
1993年,马英九出任台湾“法务部长”一职。任职三年间,马英九雷厉风行,肃贪、查贿、扫黑、反毒,共起诉7500多人,其中有将近400人具有“民意代表”身份。因查贿得罪了太多权贵,三年后,他被调任位高权虚的“政务委员”。此后,马英九的从政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再没有像过去那么顺利过。
“政务委员”做了不到一年,台湾发生白晓燕绑架案,引爆了民众强烈不满,马英九率先辞官,并宣布放弃参加1998年的台北市长选举。
后来,在父亲的劝说下,马英九复出参选,打败了当时的台北市市长陈水扁而当选。这时,两人就留下了不解的心结,2000年意外当选台湾“总统”后,陈水扁更是“逢马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