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发明家爱迪
张卫民
天才勤奋性难移,
勿需催促自努力;
终生运筹演大戏,
惊世伟业创奇迹。
搞发明只争朝夕,
追理想终志不移;
挤时间睡都可惜,
讲奉献恩惠全舆。
洞房花烛夜
1871年圣诞节下午,24岁的爱迪生,和玛丽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举行了甜蜜的婚礼。仪式一结束,在宾客正要闹洞房的时候,爱迪生羞怯地把脸贴近新娘,悄声地央求说:“亲爱的,我有点急事,必须出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陪你吃饭。”新娘一听,尽管有点不高兴,也不便打听他去干什么,只好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征得新娘同意以后,爱迪生急匆匆溜出洞房,大步流星来到工厂。
原来,爱迪生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解决自动电报机的方案,这是他近来冥思苦索,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他喜出望外,急于要去做试验,也就顾不得陪新娘和客人了。爱迪生一进试验室,立刻全神贯注地干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像着了迷一样。夜幕降临了,他习惯地点上灯继续干。这时候,新房里热热闹闹,宾客们吵嚷着向新娘要新郎,问她把他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其实新娘也憋了一肚子气,不知道他的去向。
晚饭后,前来贺喜的宾客陆续离去,回家去欢度圣诞之夜了。已近半夜时分,爱迪生仍然没有回家。新娘独自闷坐,心急如焚,就请人出去寻找。一位工人来到试验室,看见爱迪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做实验,就大声地喊道:“好啊,先生,到处找您,原来您躲在这里!都快把新娘急坏了!”顿时,爱迪生如梦初醒,急切地问:“现在什么时间了?”“已经是深夜12点啦!”“糟糕,糟糕!我还答应陪玛丽吃饭呢!”爱迪生说完,麻利地收拾好仪器,一路小跑赶回家,向新娘“请罪”去了。
留声机的发明
1877年夏季,爱迪生开始研制留声机。这一时期,爱迪生刚发明了电报自动转发机,电报自动转发机的发明对他发明留声机是有启发的。
在改进电报机的实验中,由于爱迪生听力不好,他在调试炭精送话器时,用一根钢针代替右耳检验传话膜片的震动。当他用钢针触动膜片时,送话器随着说话声调的高低,发出了有规律的颤音。爱迪生灵机一动:“如果反过来,使短针颤动,能不能复原声音?”他随即着手寻找录音和放音的方法,当时声音储存技术还是一个无人敢问津的新领域。
爱迪生认为,根据声音的振动理论和利用振膜传送声音的方法能打出可以再现电报机声音的纸带,那振膜的振动就能被记录下来,声音也能被复原。爱迪生开始用蜡纸做实验。实验室的记事簿上记下了1877年7月18日那天用蜡纸实验的情况。“用带有凹凸纹的膜紧贴蜡纸,随着发音做迅速摩擦。于是,我们发出的‘斯——波——唬——哥——’的声音振动就被清楚地记录在蜡纸上。”爱迪生又用裹着锡箔的圆筒来代替蜡纸。他在笔记中写道,“我用一块带针的膜片,针尖对准急速旋转的蜡纸,声音的振动就非常清楚地刻在蜡纸上了。实验证明,要把人的声音完整地储存起来,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再放出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877年12月初,爱迪生把设计图纸交给机械师约翰•克瑞西,请他制造出了一台由大圆筒、曲柄、两根金属小管和模板组成的机器。克瑞西怎么也不相信,这个怪东西会说话。爱迪生取出一张锡箔,将它包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摇动曲柄,对着圆筒前的小管子,声情并茂地唱起了一首儿歌: “玛丽有只小白羊,它的绒毛白如霜……”
唱完后,爱迪生把圆筒转回原处,换上另一根小管子,慢悠悠地摇起了曲柄。这时,大家都屏住气,屋里静悄悄的。过一会儿,这台怪机器真的唱了起来: “玛丽有只小白羊……”
声音虽然小,而且有点含糊,但爱迪生、克瑞西和工作人员高兴万分,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歌。
“这台怪机器为什么会说话呢?”克瑞西忍不住问道。爱迪生指着机器说,这台机器的金属筒横向固定在支架上,金属筒表面刻着纹路,并和一个小曲柄相连,金属筒旁边是一个粗金属管,它的底膜中心有一根针头,正对着金属筒的槽纹。锡箔下面的金属筒上有槽纹,所以随着歌声的起伏,唱针在锡箔上刻出了深浅不同的槽纹。当唱针沿着波纹重复振动时,就发出了原来的声音。
“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在没有录音技术之前,这句话只能是人们美好的梦想。留声机的诞生与演变、140多年里录音技术的日新月异,是人类记录声音的历史缩影。1877年12月24日,爱迪生在华盛顿发明专利局登记了新发明的留声机,那年他30岁。在申请专利的日子里,爱迪生与助手们对留声机做了多处改进。当时的社会舆论将爱迪生誉为“科学家之拿破仑”,留声机也成为19世纪最令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1878年,英国皇家学会举办了留声机展览。法国政府为这项发明颁发了奖金。美国总统在白宫接见了发明者。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之初,就曾一改再改。10年过后,他又拂去架子上的尘埃,把留声机取下来继续改进,爱迪生仅在留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了100项,他本身耳聋,能发明这样一个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异了。
实质上,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留声机所掀起的文明和发明巨浪是非常深远的,电唱机、磁带录音机、磁带录像机、激光声像机……相继问世,其源头都来自爱迪生的发明。
1878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留声机雏形,但爱迪生认为刚问世的留声机还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通过改进,第二代留声机声音更加清晰逼真。在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改良版留声机一经展出就引起了轰动。
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发明成果的展台上,有6架复杂而又特别精巧的机器,每次可以让6个人同时参观,参观者为此排起了长队。人们戴上从机器中伸出的像听诊器一样的听筒,立即听到了极其清晰的说话声、交响乐队的演奏声,以及歌唱家的歌声。人们惊呆了,这是真的?然而《展览会指南》中清楚写明:机器里播出的说话声和音乐声,是世博会开幕前不久才录制的,而且这种声音可以长时间保存,直到录音辊的材料损毁为止。
消息一经传出,每天吸引了3万人前来参观这一神奇的机器。法国总统卡诺及其全家、前任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及其夫人等均来参观。美国总统海斯在留声机旁转了2个多小时。
在世博会闭幕后,爱迪生又在柏林进行了演示。德国首相俾斯麦对留声机的评价十分“幽默”:“这机器对外交家来说是一种危险物品,但如果外交家说实话的话,那它就成为一件非常好的东西。”
1889年5月,第一家留声机店在旧金山开张,顾客可以坐在一张桌子旁边,通过一根管子说话。录音后,游客花5分硬币挑选一个片段,通过一根管子,连接位于房间下方的滚筒留声机,播放选中的片段。当时许多公众乐此不疲,到1890年代中期,多数美国城市已具备至少一家留声机店。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093种发明的专利权,其中留声机的发明使他最为得意。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时,他说:“你在过去的24小时内听到的声音,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呢?”他接着又说:“一个人如果必须大声喊叫,就绝对不会说谎。”
发明电灯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瓦斯灯),但是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们对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实上,爱迪生为自己订定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除了改良照明之外,还要创造一套供电的系统。于是他和梦罗园的实验员们,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爱迪生在1877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为了选择这种做灯。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而不易熔掉的道理。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他昼夜不息地用各种可能找到的物质来做实验。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他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炭化试验就达六千多种。相关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就连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精神,更是十分惊人。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
爱迪生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
爱迪生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
此后,爱迪生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选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迪生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火焰喷射器和水底潜望镜。
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8月1日,爱迪生身感不适,经医生诊断,他同时患有多种病症:慢性肾炎、尿毒症和糖尿病。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逝世,终年84岁。
一位传记作家曾这样说过:“越是伟大的思想家,时代的特征在他的传记中就表现得越明显,他的传记就越是自然而然地变成为历史。”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梨形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由于灯泡是梨形的,不是规则的现状。所以,计算灯泡的周长、斜度都十分的困难。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得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悄悄地收了“参观费”。爱迪生有幢避暑的别墅,他为此而感到非常自豪,喜欢陪同来访者到这里参观,向他们介绍室内各种各样的节省劳力的设备。其中有一个地方,来访者必须经过一个绕杆才能走过去,而转动绕杆要费很大力气。一位客人问爱迪生,为什么周围都是些新的发明,而这里却摆了个这么笨重的绕杆。爱迪生回答说:“喔,你瞧,每个把绕杆转过来的人都往我屋顶上的水箱里抽入了8加仑的水。”
爱迪生不仅在科学领域里发明了大量东西,还善于机智地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古怪的问题。一次,有个记者问他是否应该给一座正在修建的大教堂装个避雷针。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因为上帝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嘛!”记者又问他是怎样想象上帝的,爱迪生说:“先生,没有质量,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无法想象!”
来不及考虑退休问题。爱迪生75岁时仍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 爱迪生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考虑呢!”
一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希望参加爱迪生的实验室。他诚恳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要发明一种万能溶解剂———它能溶解一切物质。“万能的溶解剂么?”爱迪生吃了—惊,“那么,你打算把它放在什么容器里呢?”
有一个年轻人,老想出名。他去请教大发明家爱迪生:“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你一样闻名世界呢?”爱迪生回答说:“你死后很快就会名扬天下了。”年青人惊异地问:“为什么要等死后?”爱迪生说:“如果你在空想中度过一生,死后就会成为那些只图空想而不务实干者的一面镜子,人们会经常提到你的名字,教育后人。这样,你不就能名扬天下了吗?”
爱迪生时常被采访的记者围住,回答他们各种极其刁钻古怪的问题。有一次,记者问他是如何想象上帝的,爱迪生回答说:“没有重量、没有质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不可想象的。”
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以后,费城教会拒绝使用它,说是冒犯神权,是对上帝和雷公的大不敬。一百年后,费城新建教堂,教会问爱迪生要不要装避雷针。爱迪生说:“当然要装,因为雷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
爱迪生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怕他病倒,建议他找个地方去休养一下。“上哪儿去休养?”他心不在焉地问道。“随你的便,拣一个你最喜欢的地方吧!”“好的,我已经找到了一个休养胜地,”他爽快地说,“我明早便动身。”第二天,妻子一睁眼就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后来,在试验室里找到了他。‘
爱迪生健忘闻名。有一天他和新婚妻子坐火车到旧金山。下车时他按老习惯清点一下随身物品,然后走到出站口。检票员很熟悉他,向他打招呼:“爱迪生先生,有没有把什么东西忘在车上?”“没有,”“再想想,你这个人老是丢三拉四。”爱迪生突然一拍脑门;“不好,把夫人丢在车上了。”
爱迪生75岁时仍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糟糕,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爱迪生毕生工作勤勤恳恳,每天工作都高达10多个小时。按一般人的活动来衡量,他的生命已成倍地延长了。
爱迪生与特斯拉
爱迪生与尼古拉.特斯拉两个人之间的个性差别,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的相互关系。爱迪生讨厌特斯拉有学问,懂理论,富于文化修养。爱迪生未成名前,他的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根据爱迪生的说法,天才的百分之九十九就是“懂得不管用的东西”。因此,爱迪生自己总是通过煞费苦心的消去法来处理每一个问题。爱迪生的消去法就是当代科学界广为采用的排除法。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一个商人讽刺他是一个毫无成就的人。爱迪生哈哈大笑:“我已经有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
特斯拉后来常常针对这种“经验拖网”逗乐说:“如果让爱迪生在一大堆稻草里去找一根针,他一定立刻象一只蜜蜂那样,不辞辛苦地一根稻草、一根稻草地翻看,直至找到他所要找的东西为止。我自己就亲眼看到他是这么干的。其实我心里明白,只要懂得一点点理论,稍微计算一下,他就可以省去百分之九十的劳动。”
根据著名的编辑和工程师托马斯•柯默福特•马丁记载,爱迪生从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出特斯拉在克罗地亚出生的那个偏僻地方,于是有一次认真盘问他,他是不是吃过人肉。马丁很有见地,他写道,“就连彗星也有自己的轨道。这两个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教养,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气质。特斯拉先生只好与他分道扬镳……去为他自己的事业奔走了。”至于象个人卫生这类最根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差别就更大了。特斯拉害怕病菌,挑剔到了极点,而爱迪生“没有什么爱好,,从来不参加什么运动和娱乐,连生活上最起码的卫生要求也完全不顾……多亏他后来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女子做妻室,她把照料爱迪生当作自己的一个生活目的。要不然,他由于这种马马虎虎的生活习惯,就得早死好多年……”
可是,他们之间这种水火不容的区别,远远超出个性之外。爱迪生觉得,这位有才能的外国人给他的直流电系统带来了威胁。他错误地以为,要生产和出售他的白炽灯泡,就不能没有直流电。这是事关既得利益的老问题了。开始的时候,爱迪生自己就遇到过煤气垄断巨头的疯狂抵制。但是他天生一套从事宣传的好本领;他不停地出版简报,幸灾乐祸地大肆渲染煤气管道爆炸的危险,从而一举击败了煤气公司。他还将销售人员派往全国各地,搜寻那怕一丁点“工业压迫”的迹象,譬如,据说工人的健康受到煤气热“损伤”,工人的视力受到煤气灯损害,然后添油加醋地加以宣扬。可是事至如今,面对比他自己的发明更新的技术,他却破口大骂起来了。
特斯拉找到一种办法,能使爱迪生的原始发电机即使仍旧发直流电也可以达到较高效率。他提出一个改造这种发电机的计划,他说,这不但可以改进发电机的性能,而且可以节约大量金钱。
爱迪生生就一个奸猾的商人脑袋,一听到钱便心花怒放。但他懂得,特斯拉所说的办法非同小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他说,“如果你能够办到,给你五万美元。”
为了完成爱迪生发电机的改造工作,整整花费了特斯拉大半年时间。最后任务完成了,特斯拉跑到上司那里报告大功告成,而且一本正经地打听,他什么时候可以领取原先答应给他的五万美元。
爱迪生将穿着黑皮鞋的双脚从桌底下缩回来,向前俯着身子,嘴巴张得大大的。
爱迪生嚷到:“特斯拉,您太不懂我们美国人的玩笑和幽默了。”
看来特斯拉这位塞尔维亚人再一次受到了爱迪生公司的有意欺骗。他十分愤慨,扬言要退职。爱迪生做了妥协,答应在他每周十八美元的高薪之外再添十美元。特斯拉拿起他的圆顶礼帽,阔步跨出了房门,组建了特斯拉电器公司。
特斯拉的专利是他个人独自构思和撰写的,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发明人;而爱迪生的专利是靠他创立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庞大的实验队伍完成的,爱迪生因为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老板而拥有专利,爱迪生并不是唯一的专利发明人,而是他的1000多项发明专利的专利发明人之一;特斯拉于布拉格大学毕业,爱迪生小学未毕业,因此,一对一比较而言,独行侠特斯拉个人的科学与发明成就比完全依赖于商业研发团队的爱迪生个人的纯商业发明成就要伟大许多倍。特斯拉和爱迪生都是人才,但是,尼古拉.特斯拉是科技天才、商业地才,托马斯.爱迪生是科技地才、商业天才。
“伪科学”一词是二十世纪初由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的商业科学家团队发明的。当时为了商业利益,爱迪生雇佣了一大批商业科学家对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成果进行攻击和谩骂,把特斯拉的交流电系统学说命名为“伪科学”,这完全是从商业利益出发对特斯拉的污蔑,如果特斯拉的学说是伪科学的话,人类就不可能迎来今天的电气化时代。就科学道德而言,特斯拉把赚得的数千万美元用于实现进一步的发明,并且主动放弃了可以使他成为亿万富翁的交流电专利,使全世界人民都受惠于他,使他开创并推动了全球电气化时代的到来。而爱迪生是为了赚钱而搞新产品和商业发明,一旦别人的发明对他通用电器公司的产品前途造成影响时,他就会动用他的庞大的商业发明团队予以诋毁与攻击。因为交流电的出现,爱迪生对特斯拉产生了极大的敌意,联合起众多科学家和商人直接对特斯拉进行针对性打压,使特斯拉的工作甚至生活举步维艰,但特斯拉没有屈服,他选择了坚持,他用实际行动沉重的打击了爱迪生和那些反对交流电的人,赢得了著名的“电流大战”,而爱迪生输掉“电流大战”后,竟然采取了如此的报复措施——不卖给特斯拉灯泡,这就是人们曾经爱戴和传颂的发明家爱迪生。
在爱迪生眼里,特斯拉是一位“科学诗人”,他的思想“辉煌瑰丽但丝毫不切实际。”他告诫这位年轻工程师说,他是会犯错误的。
尼古拉.特斯拉回忆他与爱迪生第一次会见的情形说,“那时爱迪生这位卓越的人物根本没有受到过任何理论教育,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爱迪生的一切全是自己干出来的,他全靠勤奋和用功取得了重大成就……”
爱迪生的名言
1、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3、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恼。
4、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到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
5、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6、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
7、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8、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9、登高必自卑,自视太高不能达到成功,因而成功者必须培养泰然心态,凡事专注,这才是成功的要点。
10、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11、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12、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13、没有任何权宜之计可以让人逃避真正的劳动——思考。
14、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
15、人生在世界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
16、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17、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18、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事无成。
19、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须品。
20、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21、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要是你果真弄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懒汉。
22、发明家脑子里想出来的发明多半是不实用的,只有从社会需要自然产生出来的发明才有意义。
23、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地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24、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到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