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逼死了好人王培军?
湖南湘潭鱼贩王培军不慎与一辆三轮车发生刮擦,三轮车主跳车时将83岁的袁老太撞倒 。王将老太送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没问题,他支付了医药费。但第二天老太又上门称“不舒服”,让王赔偿 7000元 ,王给了6500元 。但过了几天,老太家人又通过派出所要求王赔偿 6000元 ,后来,袁老太家人又改口索赔20万元。不堪重负的王培军,最后喝农药自杀。
和王培军在同一个市场做生意的肖爱清说:“在王培军自杀之前,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店里哭。这么多年,我从没见过他这样”。王培军自杀后,追着王培军要钱的袁老太的家人则说:“我很同情,但也觉得他太过脆弱。”
王培军真的“太过脆弱”吗?或许是吧,如果善良和敢于承担责任也算脆弱的话。实际上,自袁老太被撞倒后,鱼贩王培军其实一直在通过他所能了解的合法途径和程序来处理此事。老人被撞倒,并非直接责任人的王培军选择扶起老人,送老人前去医院治疗,然后通过派出所进行调解,这是最合乎社会道德和人性的选择,也是当前最为正常的纠纷调解程序。但是这些“正常”,却一步一步地把这个鱼贩逼上了绝路。
为什么会这样?王培军选择人性,却被人性逼进死角;他选择相信派出所的调解,谁料赔偿金额却在调解中飙升到20万元 。或许,王培军只是太傻太倒霉,谁叫他碰上了袁老太一家。但是,无论是王培军,还是你和我,谁能保证需要救助的人不是“袁老太”?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够保证我们不被缠上,让我们勇敢选择善良和担当的,只能是超越人性的法律和制度救济。
在鱼贩王培军眼中,派出所就是法律和权威的代表,然而,在这件事情中,被扶老太太及其家人三番五次地找借口层层加码,已远远超出正常维权的范畴,涉嫌恶意索赔。在这种情况下,派出所竟然还只是向王培军“转达”袁老太及其家人的无理要求,而不是及时制止这种漫天要价的行为。恶人的无理敲诈和精神上的孤苦无助最终击溃了王培军,想做一个好人的鱼贩王培军最终死了。这是一出人性的悲剧,如果法律始终不能有效地保护好人,那么,好人不仅会越来越少,这样的人性悲剧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