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左懋第》历史剧
我单位莫茜(国家二级编剧)创作的大型历史剧《左懋第》历经3年的创作、修改,由我市吕剧团排演,于昨天晚上进行了汇报演出。
左懋第:(1601一1645),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西人,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人称“明末文天祥”。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陕西韩城县令、户部兵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侍正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督师经理河北军务。封光禄大夫,赠礼部尚书。韩城有苏武墓,任韩城县令的左懋第从苏武身上学到了作人气节,保持了难得的一种骨鲠之臣的正气。知韩七年,以出色的政绩擢升为户科给事中,尖锐指斥民穷、兵弱、臣工推委、国计虚耗四弊,上书奏请纳监、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军粮。北京明王朝被推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求得偏安,准备向入关的清廷割地求和,派左懋第担任使臣。富有民族气节的左懋第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不甘屈膝苟生,请求另择合适人选。遭朝廷拒绝后,左懋第迫于君命,只得屈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临行前力主加强战备,他愤慨上书以为辞行道:“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都之耻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1644年7月,左懋第到达北京,受到清廷的冷遇,谈判中据理力争,与清廷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保持了凛然民族气节。后离京南回,清廷中途变卦将左追回,关押在太医院,派200名士兵严加看守。左懋第题字门上:“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泰然面对种种威胁利诱。见劝降不成,清廷将左严刑拷打后关入水牢。顺治2年(1645年)6月,摄政王多尔衮出面审讯左懋第,曰:“今日降,今日富贵矣。”左仍严厉斥责,坚贞不屈,遂被押往菜市口,左面南朝拜,从容就义,时闰月六月二十日。临刑口占一绝:
漠漠黄沙少雁过,
片云南下意如何?
丹忱碧血消难尽,
荡作寒烟总不磨。
左懋第的凛然民族气节和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受到人民的敬仰,连清朝统治者也为之倾动,乾隆41年,谥号忠贞,山东巡抚下令在莱阳建左公祠以纪念。著有《左忠贞公集》、《萝石山房文钞》、《梅花屋诗稿》等行世。
莱阳左氏先祖明初由山东章丘迁莱阳,一世祖左原,二世祖左盛,三世祖左方。左氏家族是明清时期莱阳望族,数百年来,人才辈出,文化传统经久不衰,是胶东闻名的文化世家、诗人世家、书法世家、清官世家。 7世左懋第,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人称“明末文天祥”。清顺治年间,因被诬陷谋叛,进士、吏部郎左懋泰(诗人,被誉为“天下文章之大家”),举人左懋晋、左懋绩等举家百口,迁居铁岭。
左氏今已经传至20多世,分布于山东莱阳、莱西,辽宁铁岭等地。
后清廷谥号忠贞。清山东巡抚下令在莱阳建左公祠以纪念。着有《左忠贞公集》、《萝石山房文钞》、《梅花屋诗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