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误”,让悲剧更加增添了几份悲情
我们不愿以恶意去揣测这名政府官员“恭喜”背后的心理语言。然而,无论是“口误”还是“紧张”,这位官员的无心之失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面对下属的牺牲和群众的悲痛,本欲安抚和慰问,脱口而出的话语为何成了“恭喜”呢?笔者以为,这名政府官员的口误貌似偶然,其实偶然中却存在着某种因脱离群众而带来的必然。
礼仪伦理,乃人之常识。一个不谙世事的婴儿,尚能随着他人的面部表情感知对方的情绪,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一名久经历练的官员,面对心怀失子之痛的烈士家属,竟脱口而出“恭喜”二字,显然不是不懂礼节、不会说话这么简单。这句“恭喜”,恰恰折射出了我们某些官员群众意识的淡漠。一名党的干部,如果时刻记挂着人民群众,习惯于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那么,他在情感上也应该是与群众相通的,同喜同悲的。这样的官员,无论在多么紧急的情况下,都会感群众之所感,言群众之所言。相反,如果一名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时常“心不在焉”,那么就难免用一些不分场合、不合时宜的官话、套话来应付群众、敷衍场面。一旦习惯了“万能词汇”,如此“不假思索”,自然会产生种种“雷语”,闹出种种笑话。
这不该发生的“口误”,让悲剧更加增添了几份悲情。此事看似小事一桩,教训却十分深刻,它提醒我们的政府官员,一刻也不能忘记用真情实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时刻与群众心连心,在任何场合与群众打交道时,才不会出现那些不该发生的“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