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湖北省工商局局长刘贤木同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14956074
本馆由[ 逝者安息 ]创建于2012年10月31日

书记形象:刘贤木的新闻情结

发布时间:2013-03-16 20:31:40      发布人:

恩施州民间文史资料


书记形象:刘贤木的新闻情结


——我任社长时刘贤木与鄂西报(社)的故事


田发刚




刘贤木,恩施自治州第三任州委书记,也是建州以来第一位从外地调来的州委书记,1995年9月22日到任。刘贤木到恩施任职之前系中共仙桃市委书记,当年中组部表彰的全国100名优秀县市委书记之一。9月22日,州委召开在职州级负责干部、州直部、办、委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会议,省委组织部长黄远志宣布省委决定并发表讲话,对前任州委书记朱纯宣以及州委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讲了一些希望大家支持刘贤木工作的话。我作为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鄂西报社社长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在会议上听了刘贤木表态性的发言,第一感觉就是他有那种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方来当“救世主”的优越感,讲话多少带点霸气,其他没有什么特别印象。


第二天,我将1995年1—8月《鄂西报》的“月合订本”送到鄂西宾馆,交给刘贤木,便于他了解恩施情况时翻阅。我简要地介绍了鄂西报社的情况,说了几句礼节性的话。这是我第一次与刘贤木打交道。





刘贤木作为州委书记,于1995年10月19日第一次在《鄂西报》上发表对恩施发展的见解。他于10月11日至14日到咸丰、宣恩两县调查研究。我派任总编助理不久的胡仁钧随同采访。10月19日《鄂西报》发了刘贤木调研的长篇消息,题为《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自加压力、决战“九五”》。


这篇消息共分五个部分:(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明确目标,重点突破;(三)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五)振奋精神,负重前进。①(参见《鄂西报》1995年10月19日第一版)

虽然是以消息的形式发表,其实就是刘贤木的一篇施政纲领。这篇文章是州委秘书长田开林组织随同调研的州委办公室与政研室的同志(包括报社记者胡仁钧)根据刘贤木调研时的沿途谈话整理,由田开林统筹,送刘贤木亲自逐字逐句审改后发稿的。调研结束到报纸发稿相隔整整五天。


文章发表后,我认为刘贤木是个思想者。刘贤木任州委书记,正是“八五”计划实施结束,“九五”计划开启之际,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机遇,也是一种考验。他选择在上任已近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调研系统发表意见的形式,表明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次调研中,他尤其强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中恩施时弊。这正是与本土的干部思维方式有所不同之处。他的解放思想是前提,决战“九五”是目标,“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的观念,是他在恩施州供职整整七年的思想主旋律。





1995年12月5日,中共恩施自治州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审议“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2月7日,刘贤木就《建议》发表讲话,主要内容是:(一)解放思想,实行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转移;(二)围绕发展目标,强化重大工作措施;(三)振奋精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如果说,1995年10月份调研时发表的意见尚属个人对恩施发展的初步认识,这次在全会上的讲话就已经属于经过讨论的集体意见,很有份量。这篇讲话直到1995年12月24日才在《鄂西报》上发表,可见刘贤木言论作风的慎密。《鄂西报》为阐释和宣传贯彻州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从1996年1月1日到2月12日,连续发表一篇社论和9篇评论员文章,并开辟“思考九五”等专栏。②(参见本文作者著《重视言论:立言、立魂、立报》)


这次宣传战役刘贤木很满意,专门通过州委办公室的负责人转达了他的肯定意见。

刘贤木非常重视自己的调研活动和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应当说,他出行调研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他的随员可要“小心伺候”,他给人讲话的印象就是不照搬照套、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每次重要讲话都能看到他“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又能感觉到他的“创新思维”。


他在《鄂西报》上发表讲话非常有限,报道他的行踪也是寥寥无几几。继1995年10月19日《鄂西报》发表他的调研消息之后,直到1996年8月28日,才发表他8月14—20日在利川市五个基层供销社调研的消息。1996年,在刘贤木的倡导和主持下,州委、州人民政府开展了“百户工业企业调查”、“百村调查”、“百户商贸企业调查”。刘贤木在这次供销社调研活动中,提出了“供销社改革主攻方向应放在开辟新的经营门路和服务领域上”,实际上是对全州“百户商贸企业调查”之后的一次总结性发言。(①参见《鄂西报》1996年8月28日第一版)


《鄂西报》配合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几个大型调研活动,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调研综述文章。以“百户工业企业调查”为例,在发表了《再树信心冲出重围——来自全州100户工业企业调查的简明信息》的综述文章(②载《鄂西报》1996年5月17日第一版)之后,连续发表了四篇“谈如何解决当前国有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的评论员文章:包括《强化政府监管确保国资增值》、《紧抓成本管理这个核心》、《盘活存量优化重组》、《以人为本盘活企业》(③载《鄂西报》1996年5月20日、21日、22日、23日第一版),继而先后开设了“百村启示”、“企业巡礼”等专栏,专登大型调研活动中的典型解剖文章。





刘贤木对报社和报纸很关注。前面说到他对在《鄂西报》上发表有关自身文字的审慎与细致,看得出他对《鄂西报》的器重。他是一个重视报纸而不是狗屁大点事情都要见报的领导者。但他很关注报纸的动态。每天看报纸是他的习惯,但他并不随意在报上作批示。记得我主政报社期间,他对《鄂西报》的批示仅有一次。1996年8月11日刊登了《高拱桥中小学生大量流失》的报道,8月13日,刘贤木下乡回来看了这篇报道,立即在报纸上作出批示(①见本文作者著《面对“普九”:我们别无选择》),并要求州委办公室督促有关方面在秋季开学前解决好高拱桥乡问题。他还拿出300元钱,托办公室的同志转交给高拱桥乡,希望能起到救助该乡几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的带头作用。他高屋建瓴,在批示中一下子把高拱桥乡的个案上升到“高拱桥现象”,很快引起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对“普九”攻坚的重视。



我在报社离任前一段时间,刘贤木委托州委秘书长田开林向我交了个任务,就是要组织班子对建始官店进行系列报道,并且要以署名“施南”的州委写作组配发言论。我组织了张全榜、谭文林、胡永铸三人负责采写通讯,田开林为“施南”之首,统一安排言论写作任务。从1996年11月22日起,连续在《鄂西报》头版发表“建始官店冲击贫困纪实”,共五篇通讯,并配发发五篇言论,列表如下:


11月22日 通讯:《千呼万唤始出来》(解放思想篇,作者:张全榜)


言论:《荣辱观·是非观·苦乐观》(作者:施南)


11月26日 通讯:《咬定青山不放松》(思路篇,作者:谭文林)


言论:《向非耕地要效益》(作者:施南)


11月27日 通讯:《不信流水只向东》(苦干篇,作者:张全榜)


言论:《艰苦事业需要苦干精神》(作者:施南)


11月28日 通讯:《满园梨花朝阳开》(科技,作者:胡永铸)


言论:《科技扶贫大有可为》(作者:施南)


11月29日 通讯:《雁鸣青天字一行》(班子篇,作者:胡永铸 张全榜)


言论:《扶贫攻坚抓班子》(作者:施南)


这组报道有它的背景。早在1996年8月7—10日,刘贤木在建始官店主持召开“学官店艰苦创业现场会”,并指出官店的成功之路在于念山水经,走脱贫致富路;官店精神的实质是苦干、实干、巧干,干部带头干,带领群众干。他以官店作为“冲击贫困”的典型,但在后几个月内,各县市和州领导对官店经验推广不力。于是刘贤木亲自布署了这个宣传战役,实际上,这五篇文章和言论的题目与思想都是由刘贤木亲定的。经过写作班子准备结束后,1996年11月19日中共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官店镇学习的决定》,11月22日宣传阵势拉开。12月3日州委州政府的决定公开见报。


 





他是一个十分牵挂新闻工作的州委书记。1996年3月23日,州委专门召开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刘贤木亲临会议发表讲话,要求新闻单位带头解放思想做好工作;1996年5月,州委作出《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1996年9月20日,刘贤木致信各县市委书记,要求做好报刊发行工作。报刊发行工作。这就是刘贤木的新闻情结。



附:刘贤木的幽默语录一则:


刘贤木在官店调研后发表了一段讲话。他说:“我到官店,正逢天大旱,包谷叶晒得卷筒了,红苕叶子干枯了,我到另一户人家,一帮子人在那里打锣鼓,吹唢喇,热闹得很啊,一点都没有忧愁的样子,这不是穷快活吗(其实,他不知道那是老百姓歇气时娱乐一下)?……“上届州委就提出‘脱贫脱补’的口号,要摘去穷帽子,我们有些老百姓说:‘这贫困帽子不能摘啊,摘了就向国家要不到补贴了。’老百姓说可以理解,问题是我们有些干部,甚至相当一级干部也这么想,这么说,这不是穷有理,穷光荣吗?”(注:这就是所谓“穷有理,穷快活,穷光荣”说法的由来。)



[个性评点]


本文作者当时的工作范围所限,只是以一个新闻人的亲历亲见说事,不是对刘贤木作全面的记述评价。刘贤木任州委书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有那么一种气势,大气不琐碎,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一段时间,一位州主要领导与刘贤木有别扭,刘贤木依然出言稳成老练。有一次,我去州政协找李政双主席聊天,碰上一位我不认识的老干部向李政双“控诉”刘贤木,说刘贤木如何如何只卖嘴皮子,李政双也随声附和(不知是否虚以应对)。等这位老干部走了,我就给李政双说:“我不同意你们刚才的说法。刘贤木卖嘴皮子怎么啦?他就是个卖嘴皮子(出思想)的职务,你说那个应该做事的官(指州另一位主要领导)又做了些什么?”李政双楞楞地看了我一会,大腿一拍:“格杂的,你说的是那么一回事啊!”


刘贤木对恩施干部的培养任用和相处方式也有独到之处。不按常规(传统)思维方式选拔干部,直接从县长岗位上提拔周先旺、陈亚平等作为副州长,在我看来,是任人唯贤之回归,是开新风之成果;重新重用黄振益,给有能力的干部省过后给以再发挥作用的机会,有人说因为黄振益与他是省委党校同学,我以为是否说得太俗,首先你要看黄振益是不是有能力的干部;有人说刘贤木在干部面前拿架子,连州直的副局长都认识不完,其实,这有什么大惊小怪?他与干部保持着相对距离,不构建圈子,不刻意以能认识基层干部秀亲近,恰恰产生一种威严与神秘感,对他实施领导行为并没有产生障碍。我曾听同样是他省委党校的同学蔡万顺说:刘贤木在恩施七年,与他直接对话仅仅两次,蔡万顺倒还觉得是件乐事,没有觉得是架子作怪。刘贤木在恩施工作期间,没有形成让干部只谋位子不谋事的土壤。

刘贤木在恩施主政期间不是没有非议。尤其是他在官店调查时说恩施人“穷有理,穷快活,穷光荣”,在干部中议论纷纷,认为这是他对恩施干部群众的曲解。其实,当时是有的人把刘贤木在某个特定场合下就事论事说的话刻意放大。

刘贤木作为党委书记形象是相对完美的。恩施的干部事后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两条共识:有思想水平,很廉洁。


其实,他也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州委书记。


恩施的人民群众是公正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