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
南下讲学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这句孔子自省的话早已是妇孺皆知。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虽然有君子的姿态但相貌丑陋,至少他的相貌不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有的样子,于是孔子就以他的容貌来判断他的才能,认为他没有什么才能,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并断言他朽木不可雕。但澹台灭明苦心学习,加强修养,终于学有所成,后来由于不被孔子看重,为施展才会,澹台灭明南下讲学,到了吴国、楚国等各地,门徒达到了300多人,当年落魄的儒学大师终于成为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贤栖贤山讲学
从《史记》及澹台灭明与南昌的相关史迹来看,澹台灭明南下楚地,很长一段时间在江西境内活动。南昌过去有进贤门,东南方有进贤县,也都是为纪念澹台灭明这个贤人的到来而取的名称。
据《进贤县治》记载,进贤原名为钟陵县,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纪念澹台灭明南游至此,易县名为进贤。澹台灭明来到南昌后,就是在钟陵县的钟陵山上讲学,当时求学者络绎不绝,把整座山都挤满了,澹台灭明选了资质较好的一部分学生留下来日夜授学,南昌人好学之风从那个时候就可以略见一斑,现在这个山已经改名为栖贤山。
澹台灭明共有300得意弟子,基本都是南昌的精英,就是这300精英,把礼仪道德播在豫章在寺上,并在这块土地上把文化历代传授下去,以至南昌文化水平经久不衰。
人物影响
对南昌的影响
战国时,江西全境属楚,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不从仁德的地方称为“蛮夷”。楚国为了与中原诸国融为一体,得到他们的承认,在治国、外交各方面以礼仪制度和思想作为行为准则。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从弟子三百人,设去就,名施乎诸侯”,足见澹台灭明当时弟子之众,声名之大,后来这些深入南楚腹地,对楚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也正国为这样,那时候的南昌虽然远离中原,但是地从来没有被称为“蛮夷”。
也就因为这样,澹台灭明在后辈的成就当中名声一次次提升,最开始澹台灭明的牌位是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到1624年明天启四年,就附祀于关阳镇“二贤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把澹台灭明由从祀曾子和子游升为主祀,从而“二贤祠”又改名“三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