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弯弯照九州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06863136
本馆由[ 月儿 ]创建于2010年07月16日

三七祭日的追思

发布时间:2010-07-23 16:04:05      发布人: 阿东

        岳母悄悄地走了,再也回不来了,永远地离开我们,去了天堂,去了极乐世界!

       今天,吃罢早饭,爱人自言自语说,明天就到母亲过世的“三七"了,我移目视之,其一脸的忧伤,心情仍是沉重,愧疚和无奈。所谓“三七”是先人过世第二十一天,即人们俗称的"三七”,也是我们江浙一带民间俗成怀念先辈的重要祭日。

        作为黄家唯一女婿,想想,虽然肚里没有几滴墨水,又不善武文弄墨,但不咬文爵字挤出几个字,形成几块“小豆腐干”,来表达一下对岳母大人的恩德之情,似乎对不住那瞑在黄土陇中的岳母大人。不,不是对不住!事实上,确也非常值得我们共同尊敬和缅怀。

       十日,是我岳母出殡入土安葬的日子。

       稍闲之余,我爱人整理遗物时,抽出一张已发黄了的二寸正照老相片,叫我认认是谁?相片发黄,图像仍清晰完整,见是一位非常漂亮的青春少女,一张圆脸蛋,一头乌黑发亮、浓密、蔬整和光洁的学生型短发,双眉修长,两眼柔情似水,似乎在期盼美好的未来,微闭的樱桃小嘴,肤色细腻如脂,着一身黑白相间方格尼质时尚学生装,容貌秀丽,有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宇间隐然透出一股淡淡的质朴、文静的秀气,年龄在十七、八左右,可真是人见人爱,这决不是虚假之辞,如有谁不信?尚可来一睹芳容。

       原来,这张发黄的老照片,是我岳母五十六年前,十八岁时的靓照。

       每当想起岳母,她的身影,音容笑貌,仿佛还在不远的地方--老家,仿佛还在身旁、眼前,过去的一幕幕一桩桩往事不断浮现在我脑海里,她一生勤劳、朴实、宽厚、慈善、忍耐和寡言---,想着,想着,两眼禁不住慢慢模糊起来,后来,鼻子一酸,二三颗泪珠子就控制不了滚下来,这不是我的泪膛浅,藏不住,而是岳母的恩德,值得我去追忆。

       毛脚女婿上门。这是二十八年前的事,第一次见到我的岳母。

       时年,她才四十六、七岁,身强体健,身穿一件淡仕林上衣,一头浓密略带几根银发的短发,眼角添上了浅浅的鱼尾纹,脸上总露出慈祥的微笑,说话声音文轻。那时,岁月的磨难,生活辛劳,已不能同日而语,但笑姿犹存。

       岳母,宽厚热情,难以忘怀。她一家身居山区小村,时称,永康“西藏”,交通甚为不便,城里到小山村,自行车要骑上四、五个小时,方能到达,且不全通公路。由此可见,当时的境况。岳母招待客人,总是用上十分珍稀香得可人,红得透亮的火腿肉,存放很长时间,又舍不得自己吃,老母鸡下的蛋,再加上山里独有的薯粉,地里种的韭菜等的果蔬,做成美味佳肴,一碗一碗轻轻的摆上长桌,轻轻的询问菜肴咸淡,味道好差,真是好入微。不仅对我如此,他人亦同。

        记得有一次,我刚好在岳母家,我又犯咳嗽病,扁桃体发炎,咳嗽不止,夜不能寐。岳母总是一声不响,悄悄地到自家地里,挖来贝母,清洗干净,入锅加上冰糖文火蒸煮,盛小碗,放床头边,并轻轻说,你试试!吃几次,也许就会好了。果然,没几次,痊愈了。此事,记忆犹新,也将终身难忘。

       岳母一生平平常常,极其平凡,却非常的伟大。只求付出,不图回报。值至晚年,还侍奉“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真是母爱如山。岳母----我们永远感谢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