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娣
年轻时落下的老伤没少折磨这位“断臂将军”,陈招娣的腰伤特别严重,以致她常常痛得动弹不得,只要天气变冷,腰部的旧患就会复发。正因为身体不好,陈招娣才没有继续在队伍的第一线奋斗。“我特别喜欢排球,如果不是因为1998年患直肠癌接受手术,我还会继续排球教练的生涯。”陈招娣表示。
从1993年起,陈招娣回到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曾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现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她分管军队体育工作中的群众体育工作,就是在军队中广泛开展体育运动和竞赛活动。 工作中的陈招娣做到以身作则,她常常和干事们一起加班工作,曾有过连续忙碌两天两夜的纪录。
虽然工作的内容中甚少涉及中国女排,但是陈招娣对女排的情谊还是有增无减。中国女排在2003年重夺世界冠军后回到北京,并出席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虽然陈招娣的腰伤复发,但她还是强忍着旧患的折磨参与了新老女排同聚一堂的电视节目录制。中国女排回到北京参加中国国际女排邀请赛,陈招娣与其他老女排队员一起到赛场为中国女排呐喊助威。她表示,自己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主要
陈招娣
得益于“老女排精神”。她回忆了当年
陈招娣 刚刚进入国家队时被主教练袁伟民“修理”的往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大学生比赛,关键时刻,我吊球失败,袁指导在休息时指出我的错误并且让我不能再如此处理球。当时,我不服气地想:你就看见我没‘吊’死的时候,我‘吊’死的时候你怎么没看见?我一定再‘吊’一个好的给你看看。结果,我再次失败。比赛后,袁指导把我好好教训了一顿,我也被训得心服口服。”陈招娣回忆道。从此以后,她就明白了个性一定要服从集体需要的道理,而当年那个倔强任性的自己,也终于成长为后来的世界冠军。
首夺世界杯
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比赛,1981年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奖”,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奖”、“最佳二传手奖”、“优秀运动员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
首夺世锦赛
带着一场负分进入复赛,形势十分严峻。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替下周晓兰、陈招娣。以3比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此后中国女排又以3比0战胜前苏联队,杀入四强。并最终在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冠亚军决战中以3比0完胜,获得本届锦标赛冠军。
折桂洛杉矶
预赛的最后一场对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l比3失利。半决赛中国队以3比0轻取日本后,中美决战上中国女排丝毫没有受到小组赛失利的影响,以3比0完胜对手,取得了“三连冠”。
再夺世界杯
在这次世界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赛前双方均以3比0击败了实力雄厚的前苏联队,因此这场比赛可谓本届比赛的冠军争夺战,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奖”及“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奖”及“优秀选手”奖;郑美珠获“优秀选手”奖。
荣膺五连冠
当年9月,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在本届锦标赛上,张蓉芳获得“最佳教练员奖”,杨锡兰获得“最佳运动员奖”和“最佳二传手奖”,杨晓君获得“最佳一传奖”。
晋升少将
一步步晋升
2006年7月14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准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接过任命换过军装,这位从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她说:“如果说夺冠是运动员的执著追求、当将军是士兵的光荣梦想的话,那么现在,我真的是美梦成真。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从运动员到主教练、领队,从干事到局长、副部长,陈招娣一路顺风顺水地走过。不过,陈招娣却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老女排精神。”25年前作为国家女排主力队员的陈招娣与队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实现夺冠梦想,从而率先实现我国“三大球”零的突破。
如今,身为总政宣传部副部长的陈招娣少将,关心得最多的还是排球和体育,因为她在部队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分管文化体育工作。“我真的特别喜欢排球,如果不是因为1988年患直肠癌接受手术,我还会坚持做我的排球教练。”
80年代女排合影
中国女子排球队于1981年获得世界杯冠军,1982年获得世锦赛冠军,1984年又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冠军,被称为三连冠。接著,又获得了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6年世锦赛冠军,成就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的佳绩。1980年代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成绩,成为那个时代楷模,成为当时的中国人的骄傲。
当时的主教练为袁伟民,主要队员:孙晋芳、张蓉芳、郎平、陈亚琼、周晓兰、杨希、朱玲、曹慧英、陈招娣、周鹿敏、张洁云、梁艳。
编辑本段解说奥运
在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时,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的主播大名单逐一揭晓。已经退役的央视名嘴宋世雄也再度出山,与陈招娣联手,担任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比赛的解说员。
宋世雄体育知识渊博,转播技艺精湛,40多年的体育解说员生涯中,他除了转播亚运会、奥运会、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外,还转播了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田径、游泳、体操、举重等重要单项世界赛事。他的解说富有激情,才思敏捷,总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曾被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评为“最佳国际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宋世雄,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女排老将陈招娣曾与郎平、张蓉芳等队员一同为中国女排夺得了首个世界冠军。在《谁将主持北京奥运》晚会上,陈招娣与宋世雄一同受聘为中国女排的解说员。晚会上,陈招娣展望了女排姑娘本届奥运会的前景。她说,这次奥运会对中国女排还是并不轻松的,可能会出现六强争霸的局面,女排姑娘们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多,困难也越来越多,但是陈招娣坚定地说,女排运动员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军北京奥运会的。
她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丰盛的奥运大餐。
幕后故事
曾经有人说:把老女排队员的子女拉出来完全可以组建一支精锐的少年排球队。陈招娣的爱女自幼酷爱排球,从室内排球改练沙滩排球,但最终却没能以排球作为自己的事业。“为什么不让女儿打排球,是因为您自己练得太辛苦了吗?”
“不是,是因为她身体不太好,小时候得过心肌炎,不宜参与高强度训练。”刚刚生下女儿一个月,陈招娣就带排球队去老区打比赛了。三个月后回来,她给女儿买了一个拨浪鼓,女儿喜欢玩拨浪鼓,但不愿意让她抱。
如今已长大成人、在南开读大学的女儿已完全能够理解当时妈妈的不忍与无奈,和妈妈成为朋友式的母女。“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我从来不干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我感觉有些事情,她还是更喜欢和同学、朋友聊,那么我也就不强行追问她。这也难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赖的谈话对象。”生活中,陈招娣是个开明的母亲,也是一个尊重丈夫的好妻子。
“我们是在部队认识的,他转业后开始下海经商。我俩互不干预彼此的工作,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解决,家里的事一般还是会听我的。”兼具杭州女子温柔细腻与军营女儿豪爽大气的陈招娣,谈到自己的夫君时,两颊略带红晕,显然这是女少将很少与人言及的话题。但是,陈招娣依旧很配合地有问必答。
“闲下来时,我喜欢和曹慧英、陈亚琼等老朋友一起聊聊天,谈谈工作、学习和生活。”她说,“年轻时把时间都用来打球了,有很多东西都没有学过,所以要不断地学习提高。”不久前,陈招娣已经修完清华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的所有课程。
“我也很喜欢玩,除了因为我的腰不好,不能滑雪、滑冰以外,其他的项目我都很喜欢。没事在家时,我愿意看看文艺节目,毕竟自己是分管文体工作的。也爱看韩剧,像《看了又看》我就觉得很有意思。”
谈到运动伤,陈招娣说她的腰伤发作时,“整个人不能动弹,上下楼都要战士背,心里特别过意不去,总觉得给人家添麻烦,可是不背,又寸步难行”。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陈招娣说,她退下来时会选择四处走走看看,因为她很向往那种路在脚下的感觉。
因为有过与之同桌共餐的机会,总是看她在席间,很潇洒地把一整杯白酒一饮而尽,心里很是惊奇,所以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您这酒量是天生的还是练出来的? “哈哈,我哪儿会喝什么酒啊?那都是假的,每次都是服务预先给我准备好的白开水。”“在国家队时,也不喝庆功酒吗?”“女排就更不许喝酒了!”
陈招娣笑着说,“就是现在只要看到球场,无论是什么样的球场,也不管凭我的实力能不能赢,我都会一门心思地想上场赢球,这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永不服输,是部队顽强拼搏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是中国女排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陈招娣鲜明个性的写真。
冠军也好,将军也好,本质上也都是普通人。
昔日队友缅怀
郎平:来世还做队友!
消息突然而来,曾经的队友郎平,在第一时间缅怀这位体坛传奇。
作为曾经的队友和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取世界冠军时的室友,郎平在微博上对其深深缅怀:“还记得1981年我们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那次,咱俩是室友,决赛前你腰伤复发但咬牙坚持拼完五局,是我们扶着你走上领奖台的,你顽强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非常想你!我们来世还做队友!”
张蓉芳:老女排队长,以“三快一刁”(眼快、手快、脚快、球路刁)著称。现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她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所以我希望她一路走好。我想如果有来生,我们还会再做好姐妹、好战友、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