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99584126
本馆由[ 洛邙泉 ]创建于2012年04月03日

思念

发布时间:2012-04-16 16:27:19      发布人: 洛邙泉
V
思  念
——写在母亲诞辰一百周年的话
1911-1963
母亲潘玉梅(幼名青竹)出生于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因时值兵荒马乱,外祖母于“跑反”
中在一个庙殿内生下母亲, 确切生日不详。母亲有兄绍闵(松),弟绍铭(春林生于1915)
和一个姐姐(早年过世),。因外祖父潘书勤和外祖母去世较早,她们都在二外祖父潘书锦一
家呵护下长大。一九二七年正值军阀在洛阳混战,这年五月父母成婚。记得母亲曾告诉我,
她出嫁时为避战乱,先由家人将其由太仑送到翟泉南街,她的一个堂姐家中,再用花轿娶
到我家,当年母十七岁,父十六岁。母亲一生共生六个孩子,其中在香琴之后一个妹及淑琴
之后一个弟均于一两岁时夭折。
小时侯常听母亲说,她们潘家在太仑也曾是大户人家,以耕读为业,后因父母相继过世,家
境突变,兄妹四人相依为命。大慨因为母亲过早失去父母之爱,她对任何人都非常仁爱慈善,
据母亲说结婚时父亲还在上学读书,祖母己经过世,她要服侍爷爷及照顾年幼的叔父,所有
家务全靠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之后,更加操劳辛苦。白天下地干活,回来烧火做饭,家人的衣
物被褥,纺棉染线织布剪裁缝制均由母亲一人承担。我幼年时总是伴随着母亲嗡嗡的纺棉声
入睡的,那就是我的催眠曲,夜半偶尔醒来仍见她在昏暗的棉油灯下摇着纺车,时而打盹。
每到冬天母亲长满老茧的双手总是裂开许多口子,要用贴裂子膏药,现在我回想起来都心痛!
一九五六年我应招去青海离家时,父亲包了一包家乡的黄土,告诉我,如果到了外地不服水
土,用家乡土冲水喝。母亲给我做了一套粗布制服,临上火车时,又把家中早年仅存的一块
银元给了我,并含着泪说:要好好作人,做事,对人要善,不能和女孩子诳。
我到青海后,乡土制服银元一直放在行李中间,想家时就悄悄拿出这三样东西来摸摸,默默
流泪。五七年春节我曾写了四句诗“人逢佳节倍思亲,骨肉相连心相印,山高不闻唤儿声,
何时重見潼关门一九五八年春节我又写了一首“双眼半睁怨闹钟,何故无缘催我醒,忽
觉蒙古包内寒,合家团圆负狂风”可见我思亲之心。而那块银元,母亲去世后我找人打成
一把银勺保留至今,它将是我传家之物。
一九五七年我在青海省商业干部学校外贸物价班结业,分配玉树州外贸局工作。因大雪封
山和社会秩序等原因,有几个月未能和家中通信,致使全家人忧心如焚,母亲更是每日哭
啼以泪洗面。妹妹们曾告诉我:父母为等我的信件,天天跑到村上的办公室去看,可见盼儿
音信之心切。后来通讯正常了父母才放下心来。
一九六二年七月我离家七年后才准假探亲,两个妹妹到洛阳接站又转车在白马寺下车,母亲在
家等不及,独自一扭一歪跑到白马寺后,当我老远看见母亲,边跑边喊——妈----,再也止
不住泪水下淌。顿时母亲拉着我的手,摸摸我的脸,上下仔细地看个不仃,说我长高了,
脸红了。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年我写了以下几句话:“阔别七载回老
家,双亲逢人将子夸,匐地拜过父母恩,母子泪洒院地下,众人相劝该高兴,贯文连声叫
二大,我说天热想喝水,大嫂端上鸡蛋茶。”可见全家兴奋之情。首次探亲假期未完,单位
来电催我速归,接受新的工作。临别时父亲请征朝叔给我写了两幅对联:一是“诸葛一生唯
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一是“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待无钱思有钱教我牢记勿忘,并把
祖传的一套木刻版<古文释义>交我,嘱我多读常看。母亲对我说: “你现在是公家的人了,做
事说话要占理,不可轻狂,不要占便宜。谁知此后我再也不能亲耳聆听母亲的教诲,短短
数语竟成为她老人家对我的遗训。
母亲终生劳累以致积劳成疾,于一九六三年农历七月十一日,五十二岁时过早地离开我们。四
十八年来,每当我们兄妹聚在一起,总免不了回忆母亲的往事,念母亲茹苦含辛恤养我兄妹
四人长大立业,却未能享受子女们创业成果,想起来总让我兄妹悲伤难忍心中酸楚不已。
我经常反思,在职四十多年(19561999),从基层到县里州里省上,一步一步走来,不管任
何种职务,自觉上无愧于党及各层领导,下无负于职工百姓,更无损人利己之行为愧对他人
;唯独亏欠了生我养我的父母!二老在世时我在玉树地区工作,地处边远,交通不便,音
信时续时断,使父母牵肠挂肚,给全家添愁增烦。六三年八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病危的
电报,即时动身,几经转车到家,为时己晚,母己殡葬,未赶上为她榻前侍汤扶棺送终。八一
年父亲病逝时,正值单位年终决算,我无法脱身,又未灵前进孝!此乃我对父母的最大不孝,
遗恨终身!退休之后,我至所以执意要在洛阳置房安家,原因之一,就是能经常到租坟上祭典,
以慰父母在天之灵,报答他们养育之恩,疗我心病。
幸喜能告慰祖先及双亲的是,我王氏一门如今人丁兴旺,家业红火。我兄弟二人虽分居鄂青,
但各有所成。大哥研究超音医学著有成效,立书颇丰,名震国内,并被世界超声界誉为“超
声医学历史先驱者”,己是名符其实的国家级专家。我在青海供职多年,曾经从政,最后在全
国对外贸易先进企业青海省医药保健品公司总经理职位上退休,衣食无忧。
大嫂和淑德可称得上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解我兄弟后顾之忧,为振兴家族,
功不可没。当今乃是市场经济时代,子侄辈各自拥入商潮,奋力拼博,贸易顺当,财路畅源。
更喜孙辈蕾蕾名冠博士,为祖争光;丁丁尚在学令,聪慧性善,观其行为,可继家风。
至所以如此,我总认为与祖先积德行善,严格家教,世代遗传,大有关系。
   今年时逢母亲诞辰一百年,既不能为母树碑立传,又因患耳疾,不能坟前祭祀,只有写点心
里话,告我后人,以示纪念
愚子新华于二0一一年清明节于西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