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姐写的,告别姑夫
前几日,在电话中与患有轻微脑退化的妈妈闲聊。她忽然冒出一句,阚叔叔走了。我听后,不禁一凛,又追问了一句,才确知,是有这件事发生,不禁黯然泪下。
阚叔叔叫阚道明,是我的本家同姓姑姑的丈夫。姑姑出生在曼谷。天生酷爱读中文小说。小说的文字为她的思想插上美丽幻想的趐膀,引发了她对未来生活的无数美好的憧憬,对比之下,充斥着枯燥单调劳作的现实生活是如此令人窒息。正值新中国在海那边成立,为泰囯的华侨青年响往进步的思想打开了一扇宽阔的大门。在她大哥及我爸爸(当时他们都是泰国侨党成员)的支持安排下,于1950年,年仅16岁的姑姑,偷偷只身上了一艘去唐山的轮船,奔赴五星红旗升起的大陆。她妈妈当时全然无知,只待太阳落山时,遍寻她不获,才惶恐起来,当知情人将实情相告,她悲从中来,呼天抢地,但已于事无补。
姑姑回国后,正值全国动员抗美援朝,姑姑也报名参军,真的被录取加入了海军(这在后来的年月就不可能了)。当她身着海军军服的飒爽英姿在像片中印出,随信送到曼谷后,羡煞了多少左邻右舍的年轻人。我二姑耐不住那海军少女倩影的吸引,在第二年紧步姑姑的后尘也回到祖国怀抱,追求她的人生之梦了。
姑姑的追梦只两年,就遭受了一次大的挫折,她得了肺结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只好退伍到地方,在扬州学习中学课程。这时少年时的梦已渐渐退色,现实生活的坎坷渐露端倪。好在,在海军时,姑姑解逅了阚叔叔,阚叔叔对姑姑十分关怀体贴,使身患重病,举目无亲的姑姑有了心灵的依靠。阚叔叔是安徵人。••••••••••他们于1956年8月4日结婚,阚叔叔也转业到北京某部。从此阚叔叔就进入了我们林家的亲戚圈中。由于那时我家在曼谷已是三代,在中国的亲友寥寥无己,所以阚叔叔的加入大受欢迎,尤其是爸爸,他与阚叔叔虽然是出身于完全不同的背景,但有相同的理想追求,逢年过节,两人相遇一定是小酌一番,相聊甚欢。我们姐妹几个也是时时盼着姑姑和阚叔叔来坐客,因为每次他们来,一定要给我们买一斤高级牛奶糖。至今我们姐儿几个聊起那个岁月的事,总要提起那每年一次来自姑姑家的高级糖。姑姑随阚叔叔来京,安排在附近的小学当老师。姑姑在阚叔叔的精心照料下,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1959年姑姑为我们添了一个聪明的小表妹,九年后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弟弟。两个表弟妹长大后都十分聪明能干,富有艺术才华。
文革期间,某部有一阵归军队领导,记得有一年看见阚叔叔穿着绿军衣来了。我十分羡慕那身军装,对阚叔叔说,我也很想能穿上军装。阚叔叔苦笑了一下,对我说,你还小,如果有机会,你应该再上学。
1974年,我爸爸去世后的夏天,我大伯,伯毋从泰国来北京探望我们。姑姑带着表弟表妹也来相见,此刻已距她离家24年了。大伯见了姑姑与表弟妹,却不见阚叔叔,自然要问。姑姑只能道歉,说因为叔叔有特别原因,不便来会见国外的亲友,说完泪水已是滿面。大伯本来受姑姑毋亲之托,要与姑姑全家合影,带回泰国给她老人家看看这个重未谋面的女婿,却不曾想有这种规定,使得她老人家的简单希望还是无法实现。大伯他们在北京住了十天,阚叔叔又向领导提了想会见伯父的请求,但还是没被批准。
82年,姑姑的姐姐,哥哥也来北京看望姑姑了。这次政策宽松一些了,阚叔叔被批准探望了重未谋面的亲友。这已是阚叔叔入了我们林氏家族圈后近30年的事了。
姑姑在与相隔如此多年的亲友重逢后,和亲友间的巨大落差,引发了她对几十年来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感慨,加上对年迈毋亲的思念,她不知不觉地患了严重的抑郁症。1988年她曾经吞服了大量安眠药,幸亏阚叔叔一直监视着姑姑的行为,及时发现,才未酿大祸。自此之后,阚叔叔对姑姑就更加关怀备致,再加上表妹表弟也都长大成材,家境渐佳,姑姑的抑郁症慢慢痊愈了。
八十年代,经济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出国政策的宽松。于1990阚叔叔终于有机会陪伴姑姑来到曼谷拜见丈毋娘,一了多年的夙愿,可是这时的丈毋娘已经全身瘫痪,不能自理的重病之人。姑姑的弟弟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对老人十分苛刻。姑姑离家已久,回到泰国并无回家的感觉,反而觉得寄人离下,对母亲的凄惨晚景十分悲伤,却无力作出仼何改善,只能陪在母亲身边日日流泪。阚叔叔怕姑姑的抑郁症又犯,连忙带着姑姑返回北京。阚叔叔这唯一的一次回女家的拜访就如此凄惨收场。
阚叔叔陪伴着姑姑走过了55个春秋,临走前,他最不放心的还是姑姑。我今年七月在北京匆忙停留了三天。听说他住院了,想去医院探望,临行前给他打电话,他坚持不让我去,他在电话里讲,我现在好了,在慢慢恢复,你姑姑身体不好,因脑血管问题,经常头晕,身边必须有人,不然犯病摔倒,就危险了。你多陪陪她吧。你下次来,我们再见。电话中,阚叔叔的声音是挺有力,挺洪亮的,所以我也就以为会有下一次的机会。却不曾想,两个月后,阚叔叔就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姑姑。我心里又増添了一处悲痛,以及永无机会补就的遗憾。
阚叔叔,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