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鲜血染红山村放映路——追记双槐镇电影放映员周克勤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9731378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10日

用鲜血染红山村放映路

发布时间:2013-10-10 16:55:0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一间陈旧的屋子、一张老旧的桌子、几根破旧的板凳和曾经装过放映机的旧木箱,还有放温水瓶的条石搭成的“茶几”,这就是已故双槐镇61岁的电影放映员周克勤工作了37年的全部家当。

    “要是他还活着的话,今天还在给乡亲们放电影。”日前,家住双槐镇渭溪老街一老旧居民房里的张益容告诉记者,他的丈夫周克勤为山区群众放了37年电影。今年6月3日下午5点半左右,在为一所山村小学放完电影后,摔倒在回家的山路上,鲜血染红了褪色的工作服,染红了其跋涉37年的山村放映路。

    爬山涉水为村民放电影

    “周克勤这个人很忠厚,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山村电影事业,山村群众都很想念他。”双槐镇河马村党支部书记周克学告诉记者,周克勤是他们河马村的人,1952年出生,1974年从合川小沔中学高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务农,是大队基建队的一名突击手。1976年,拥有高中文化且表现积极的周克勤经大队推荐,成为原渭溪公社(双槐镇前身)的一名电影放映员,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7年的山村放映生涯。

    据双槐镇渭溪老街居民姜绍兴介绍,位于华蓥山麓、渠江之滨的双槐镇,其前身是合川县渭溪公社,共有10个村,每到一个村不是过江,就是爬山。周克勤总是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放映器材和电影胶片,行走在山村道路上,为村民放电影。

    “他总是穿着那件放映员工作服,从来不讲究吃穿,也很少照相,只要一说起放电影,他就有了精神。”张益容说,丈夫周克勤比她大7岁,初中毕业的她于1980年经人介绍与丈夫结婚。当时,28岁的丈夫看上去很土,也很出老,平时没有多少言语,除了放电影,就没有别的爱好,他把放电影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夫妻放映队曾经享誉重庆

    “他的身体很单薄,每天挑一百多斤放映设备,早出晚归,实在是太辛苦了!”张益容告诉记者,老式电影放映设备繁杂、沉重,发电机、放映机、幻灯机、胶片、银幕加起来有一百多斤重。周克勤每次到村上去放电影,近的要挑着担子走三四里路,远的要走三十多里路,每天晚上放完电影,还要挑着担子步行回家,回到家里时,早则晚上十一二点,晚则凌晨一两点钟,每天晚上回家总是非常疲惫,但他从来不叫一声累!

    张益容回忆说,她和周克勤结婚不久的一个晚上,丈夫在一个边远村放完电影,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沿着山路回家。途中,因天黑路窄,不小心失足掉下5米多高的山坡,剧烈的疼痛让他没办法继续行走,周围也没有住户或行人可以呼救。她发现丈夫一直没有回家,不顾有孕在身,打着电筒沿路寻找、呼喊,终于在山坡下找到了摔伤的丈夫,并找人将丈夫送到医院抢救。丈夫在医院没叫一声痛,却关心放映设备摔坏没有。

    “那一次摔伤之后,我不放心他一个人晚上去放电影。”张益容说,因丈夫的伤势不重,没有伤及筋骨,在医院住了两天就出院了,又挑起了放映担子。为了有个照应,她开始跟着丈夫走村入社,帮着丈夫安装放映机、挂银幕。1981年,儿子周洪江出生,夫妻俩一个挑着放映设备,一个背着襁褓中的婴儿,坚持走村入社放电影,饿了就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向附近的村民要一碗凉水喝。当年《重庆日报》记者曾采访报道过夫妻俩的故事。“山村夫妻电影队”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享誉重庆。

    甘守清贫为乡亲带去欢乐

    “他放电影的机器是政府提供的,每年都要定期向政府交一定费用。”张益容一边清理丈夫留下的几大本《放映日志》和一叠厚厚的缴费清单,一边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丈夫每放一场电影能够拿到30元钱,因胶片是从合川电影公司租来的,每放一场要向电影公司缴纳15元片租费。胶片可以循环放映,一部电影胶片究竟放映了多少次,只有放映员自己才知道。但丈夫为人忠厚,每放一次都会认认真真记在本子上,如实上缴片租费。除去机器使用费和片租费,最后他们拿到手上的收入微乎其微,所以家庭经济一直比较贫困。

    记者在周克勤家里看到,破旧的屋子里只有一张旧桌子、几根旧板凳和曾经装过放映机的旧木箱,放温水瓶的居然是一个用条石搭成的“茶几”。张益容说,1995年,一位在广东打工的邻居看着丈夫天天挑着担子过河过水、爬坡上坎放电影,家中却一贫如洗,便劝他一起到广东去打工,并为他联系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却被他婉言谢绝了。丈夫对邻居说,给乡亲放电影是他的爱好,同时也能给乡亲带来快乐,这个事不能用钱来衡量,如果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挣再多的钱也没有意义。

    随着电视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农村电影步入低谷,观看露天电影的人越来越少,政府也逐渐开始解散放映队伍。周克勤放不下自己热爱的电影放映工作,更丢不下陪伴了他几十年的放映设备。2003年,他用自己所有积蓄买下了那些锈迹斑斑的设备。只要有村民找他放电影,不管路途多远,不管道路好不好走,他便挑起那些机器设备,像往常一样去放电影。2008年,中央实施文化惠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电影再次兴起,当政府找到周克勤,让他继续放电影的时候,时年56岁的他居然激动得热泪盈眶!

    坚守梦想献出宝贵生命

    “周克勤坚守农村电影事业37年,默默奉献,甘守清贫,不仅是一个奇迹,而且是基层文化战线的一座丰碑!”双槐镇宣传委员龚丹告诉记者,37年来,周克勤为山村群众放电影的足迹遍布双槐镇及附近小沔镇、香龙镇,累计为山村群众放映电影1.5万余部。

    据张益容介绍,2009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周洪江结婚生子,她就负责在家带孙子,丈夫又像以前那样独自一人走村入社放电影。由于年近六旬,儿子和她曾劝丈夫放弃,却被丈夫拒绝了。他仍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想到这种坚持,却让丈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年6月3日下午,周克勤到与渭溪场镇一江之隔的河马村马寨小学为学生放电影。放完电影后,他像往常一样独自回家。大约5点半,当他骑车经过渠江边时,不小心摔倒在地,因小脑受到严重撞击当场身亡。

    噩耗传来,不仅家人震惊,双槐镇干部群众也震惊了。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位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一位陪伴了他们半辈子、用电影点亮了山村夜生活的电影放映员。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那还说什么?


    写信时间:2014/03/20 13:22:25
  • 那还说什么?


    写信时间:2014/03/20 13:22:20
  • 那还说什么?


    写信时间:2014/03/20 13: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