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魏桥创始人张士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96606628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9年05月24日

张士平已逝,以承为祭,一路走好

发布时间:2019-05-24 15:15:44      发布人: Jackson

2019年5月23日17时03分,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因病去世,享年73岁。

张士平的商业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在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中,魏桥集团以3731亿的营收,超过联想、恒大、万达、万科、京东、吉利、碧桂园等企业,仅次于华为、苏宁。

如今,魏桥集团位居纺织业和铝业的全球第一,而它的创始人张士平却是初中毕业进工厂、从扛棉花包开始的,百斤重的棉花包他扛了17年。

1981年," 能吃苦、最勤劳"的张士平当上了棉油厂的厂长,人杰由来都是厚积薄发,不过三年时间,这个原本全县最破烂的小作坊就成了全国油麻行业利润最大的工厂,在全国供销工业的利润中排第一名。然后,从全国第一,再到世界第一的棉纺织企业,张士平也就用了十来年。

1999年,为了解决厂子电力受限的问题,张士平自己成立了电厂,以创造性的热电联产模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人眼红说他是不公平竞争,张士平勃然大怒,“你说我便宜,你为什么不上电厂?赚钱的事你不干,你想不到,你就是笨蛋!傻瓜!”

自己有了电,张士平顺便做了电解铝的生意,再用十来年一举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铝制造商,被高盛称为当下全球铝业中少数可以维持利润者,甚至是唯一的一家还在赚钱的公司。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魏桥铝业做到了五个行业之最:技术最先进、最节能、最环保、用工最少、投资最低。

这就要说到张士平的经营才华了,我认为这也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魏桥集团的成功,离不开张士平的“三板斧”:快、高、低。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成本和利润,在魏桥,大部分的项目都可以做到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一个21万千瓦热电机组,他们可以不到10个月就投产发电,比同行速度快1倍,而且投资仅为其一半。张士平把生产、财务、销售部门高度统一,组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棉布、棉纱新品种打样时间仅为3天和2天。

魏桥的项目要么不做,要做就做高标准,张士平绝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他要保证魏桥的产品必须是保持在行业前沿。

张士平的原则是一分钱要当一块钱花。魏桥的管理人员仅占全部职工的0.8%,没有臃肿的行政人员,其年人均劳效达20万元以上 。当然,这对老板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并不是随便一个企业都能学来的。

任正非就说过这个“人均效益指标”的问题,在他看来,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长远地、持续地实现人均效益增长。只有人均效益增长了,管理才会进步。

大道至简,高明的人物都有化繁为简的本事,任正非固然是商业天才,张士平的经营才华也是出类拔萃的。

张士平认为,再大的企业与卖菜也都是异曲同工,都是要讲一个“低买高卖,中间不浪费”。所谓一通百通,张士平把这点在魏桥做到了极致。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魏桥的能耗、原材料消耗和“人耗”的低水平才是魏桥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张士平一手建立起来的强大组织能力的体现。

有商业禀赋的企业家总是早早洞察了商业的根本,深谙其中的门道,做企业,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你的市场能力行不行。

在少有的谈及自己和魏桥企业经营之道的时候,张士平说了两点:

第一,要发展,就得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就要大胆干,大胆闯。
第二,要发展,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引导大家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拼抢意识。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居安思危,与时俱进。这些东西每个企业家都懂,可真正落实、做到的能有几个?

张士平说,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

可有几个企业能够洞察这个机遇并有胆魄去逆势而行的?

大胆闯大胆干,争论半天,不如干他一回。富贵险中求,做生意不敢冒险一搏是做不了大事业的。当年任正非借高利贷孤注一掷搞产品研发,不成功就跳楼,这样的魄力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的。

张士平认为, “管理、纪律和作风都是上行下效。如果一个领导出行要有十几个跟班,这种作风,何谈企业的效率和成本控制?”

身为巨富,但张士平是一贯的勤奋质朴,他一生只相信实实在在的东西,他觉得200块钱一部的手机就够他用来接打电话和短信了。他曾对公司的人说,“我认为真正能体现价值的最高层次就是干!你干得越多,就为社会造福越多!自己也赚得越多!你干了,价值就实现了!”

斯人已逝,以承为祭,一路走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