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诚同志生平简介
刘道诚同志生平简介
刘道诚同志,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杏园办事处良乡社区人,1917年夏季出生,1937年10月走出校门参加抗日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鲁北抗日三支队政治处淄博特委警卫员、山东军区纵队指挥部军用邮局局长、山东军区纵队一旅三团一营三连指导员、山东省鲁南邹、藤县武工队组长、山东省鲁南邹县灵山区区委书记、山东省曲府县武装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常备担架团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随军工作团团长、豫皖苏三地委阚疃县委副书记、安徽省怀远县委副书记、安徽省亳县县委副书记、安徽省界首市委副书记、水利部淮委政治部组织副科长、水利部淮委民运工作队队长、水利部淮委审干办公室主任、水利部淮委组织处处长、安徽省阜阳地委治淮指挥部副政委、安徽省阜阳地区水利局局长、安徽省阜阳地委监委会副书记、安徽省阜阳地委书记处书记、安徽省阜阳地委常委、地委组织部部长、安徽省滁县地区革命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安徽省滁县地区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安徽省滁县地委统战部部长、安徽省滁县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安徽省滁县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务。1983年10月25日离休。
一、青年投笔从戎,积极参加抗日
刘道诚同志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洪沟村完小读六年级时停课,走上街头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与同学们在张店铁路分局借一百多支枪组成抗日游击队,于1937年12月26日侵华日军占领济南当天夜里,随队伍到黑铁山西麓太平庄参加了山东省著名的鲁南“黑铁山起义”,加入山东省抗日救国第五军三支队四中队任一排一班班长,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一生转战南北,红心永远向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参加攻打淄川、莱芜等多次战斗和地方武功队、武装部、担架队,十余年出生入死,在枪林弹雨中度过。1948年初转业地方,先后任阚疃县委、怀远县委副书记,界首市委副书记。全国解放后,在国家水利部治淮委员会、阜阳地委、滁县专署长期担任党委、组织,以及水利、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科技部门的领导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被批斗,正确对待党组织和群众。离休前任滁县地区行署副专员兼行署办公室党支部书记,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开展有益的活动,把党员和群众紧紧地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刘道诚同志在职从事革命工作46年,忠诚党的事业,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襟怀坦荡;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三、人老志气不衰,平凡体现崇高
1983年10月刘道诚同志离休后,至2007年的25年间,仍坚持参加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过党的组织生活。虽然1991年治疗胆结石,做了开刀手术,晚年眼睛又患有老年性白内障,视力下降,但人老心不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在家里坚持读书、看报,听广播,为滁州市经济发展提建议。2008年5月因年事已高(91岁),长期住院期间,仍时刻关心国际和国内形势,关心滁州市发展,为灾区人民群众捐款。让医护人员读书、读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并要求亲属与子女坚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2011年6月28日,因肺功能衰竭出现昏迷状态,转入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呼吸,他积极配合治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钢铁般的意志。
刘道诚同志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刘道诚同志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