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梧桐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4896
本馆由[ ei~9dw4e ]创建于2010年01月11日

林梧桐进军旅游业

发布时间:2010-10-20 14:35:52      发布人: ei~9dw4e
在甘姆布水利灌溉工程的同时,林梧桐另一项浩大的工程也在积极的进行中。这就是如今的世界级旅游胜地——Genting(云顶)。这也是林梧桐一生最为眷念和厚爱的事业。
  1964年,参与金马仑高原水力发电水坝工程时的一个夜晚,林梧桐和水坝承包公司总经理等人,在金马仑高原共进晚餐,喝了不少酒以后,他因为感到很闷热,就散步到室外去纳凉。
  这个凉让林梧桐纳出了一个撼世的构想,一个闻名世界的乐园。
  “我伫立眺望,凉风习习,脑海中掀起一连串的遐思。马来西亚终
  年皆夏,人人都喜欢登高避暑,吉隆坡作为政经文教重镇,却没有一个就近的旅游避暑胜地,要是能在附近物色到一个适当的高原来建设渡假别墅,肯定占尽地利人和的优势。”
  当晚,林梧桐就捺不住亢奋的心情,一直盘算着如何实现高原别墅的梦想,恨不得立刻就能够采取行动。
  从金马仑返抵吉隆坡后,林梧桐迫不及待的把构思付诸行动。“我从土地局找来地图,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和研究后,发现了在文冬山附近一个角落有个叫云顶森芭(Genting Sempah)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叫乌鲁加里山的高山,海拔高达1800多公尺,距吉隆坡仅五十八公里。它的地点适中,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高原。” 
  看到希望后,林梧桐雀跃万分,立即组织了探山队伍对乌鲁加里山进行考察。当攀上云雾缠绕的云顶森芭后,他的梦想也随之升级:
  “在这么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我何不把目标放大,去开发一个高原旅游胜地呢?马来西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到旅游消闲活动,发展高原旅游胜地必大有可为。我坚信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将来一定会欣欣向荣。”
  林梧桐开始着手实施他的计划。还未动手就发现一串问题:乌鲁加里山座落在彭亨州及雪兰莪州的交界处,那么,究竟是归哪个州政府管,该向哪个部门提出项目申请?又该从何处着手呢? 
  1963年尾,林梧桐试着向彭亨州去申请云顶森芭的土地。提出想法后,当时的文冬县县长告诉他,联邦政府已有意在那里发展旅游胜地,并劝他直接向联邦政府接洽。
  他当即就去拜会了马来西亚的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
  “东姑说,政府的确有意发展乌鲁加里山,因其中涉及时间,财力和局势等问题,一直未能推行。问题之一就是需要修建通往山顶的路,根据公共工程局估算,得花15年时间。当时马来西亚正面对印尼的对抗,此时强行拨出巨款推行计划,必然引起反对党借题发挥。为避免事端,政府最后决定交由私人企业界去推行。对东姑来说,我的献议来得正合时宜。因此,他嘱咐我拟定一份有关的计划。”
  林梧桐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准备好了计划书并呈给首相东姑,东姑阅后极表赞赏,并鼓励他即刻进行。
  1965年4月27日,林梧桐成立了云顶高原私人有限公司,并分别向彭亨及雪兰莪州政府提出了4940公顷以及1110公顷永久地契土地的申请。
  林梧桐最初给云顶命名的中文名字是银顶。因为他认为,开发高原旅游胜地的念头是在金马仑高原萌生的,银正好与金相对,是富贵吉祥的好兆头,而顶则把旅游胜地的位置描绘得非常贴切,所以把Genting翻译成银顶很合适。但银顶启用不久就遭到非议,有人说它并不能真正反映山顶的意思,也有人说让名称穿金戴银太俗了。
  最后,林梧桐鲜少参与其商业意见的太太一言惊醒了梦中人:
  “Genting既然在山上,伸手就可以摸到四周飘游的云儿,为什么不干脆叫他云顶呢?”
  荒山我独行
  彭亨州很快批准和发出永久地契给林梧桐,但在雪兰莪方面却遭遇了难题,州务大臣拿督哈仑只同意批准99年的地契给他。
  这不是林梧桐想要的,他决定亲自拜会拿督哈仑,跟他解释。
  “我要在山上建道路、酒店、雇员宿舍、水电等基本设施,起码要三、四十年,并投下巨资。若只批给99年期限的地契,等于由我辛辛苦苦发展好这片土地后不久,就要双手奉送给政府。”
  同时,他还因势利导。假如雪州拒绝要求,他将只发展位于彭亨的土地,这将使彭亨在金马仑高原、福隆港以及东海岸的许多海滨外,再添一个高原旅游胜地。如果这样,只有“摩立”这么一个泥泞海滨的雪州将在旅游业方面,远远落在彭亨之后。
  林梧桐取得了胜利,不甘落后的雪州很快就批下了永久地契。
  1965年8月8日,雪州批地的第二天,林梧桐就率队开进云顶,挖山筑路,掀开了发展云顶高原的序幕。
  他计划以6年时间完成由山脚直通山顶、全长20公里的道路。在开山辟路的同时,一个包括了道路、酒店、高尔夫球场、娱乐场地等设施的发展蓝图也逐渐在林梧桐的脑海里清晰。
  期间,林梧桐得知政府准备在山间兴建电讯塔,就建议直接将电讯塔建在山顶效果更好。政府同意了建议,并愿意支付90万令吉作为补偿,但也向他提出一个不容商量要求:三年内修通道路。
  “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政府最初是15年,我的计划是六年。”但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并不负所望,以三年日夜不停的24小时施工制建成了道路。
  这3年,是林梧桐整个事业生涯的关键之战,如果公路建不成,不但云顶之梦成泡影,他的整个事业也将随之沉沦。所以,无论多苦,他都是一马当先,以至于不顾个人安危。期间,他先后六次或因大树突然倒下,或因泥土突然塌方,或因汽车悬崖而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筑路的工场上,我一身兼任劳工,策划经理及工程师等职务,不但需要处理及解决一切可能突发的问题,还需要包办不少粗重的工作与杂务,所有的决定,包括财政开销,都只由我一个人作主。”
  为了云顶,林梧桐投入了自己此前所赚到的全部的钱。从1965年开建到1971年营业,整整7年云顶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更为艰难的是,期间,他还曾因为甘姆布水利灌溉工程一度陷入经济拮据的困境,个人的健康也曾经几次亮起红灯。当他邀请一班好友投资入股时,也是被婉拒,并劝他放弃计划,甚至嘲笑他是疯狂的人。
  但林梧桐从没萌生过退意,他已习惯在别人的嘲笑中前行: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当初他们拒绝了我的邀请。不错,我得孤军混战。可是没有其他股东的干预,我作决定时就可以当机立断,掌握先机了。如果当初有其他股东介入,人多,意见也多,决策难免会有诸多的拖延,云顶的开发肯定难以成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