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成都军区原副参谋长顾永武
2007年07月10日09:30 东方网-文汇报
人物小传
顾永武,成都军区原副参谋长,1920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13岁时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4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曾经三过雪山草地。曾任陈赓兵团红军团团长、37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军长。
“体藏弹片十多块,全身六十疤痕”,说的正是13岁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3军军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从士兵到军长”的传奇人物顾永武。在成都军区一处绿意葱茏的院落,顾永武以缓慢但清晰的语调,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1945年9月的上党战役。
“上党是冀东南的一块平地,以长子巷为中心。国民党军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七八月间,趁我们的部队到平遥去打日本人时,命其部19军进占长治、长子、壶关、屯留、襄垣等城,随后即修筑工事,加强守备,企图以此为基地侵占整个晋东南地区。”
“到了1945年8月底,毛主席正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中共中央军委先后指示晋冀鲁豫军区:首先集中兵力歼灭长治地区之敌,收复上党地区,消除解放区的心腹之患。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命令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率772团、20团、38团、两个独立团等部队首先拿下长子,这是当时总的形势。”
“当时我是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2营副营长。9月14日,我们从山西平遥向上党地区靠近,开始了解放长子县城的战斗。当天下午两点许,在长子城北打响了第一炮。下午五点,城北制高点北高庙即被攻克。与此同时,西关、东关各据点也被摧毁。在大雨中,我们经过五天的激烈战斗,步步拔除敌人筑起的碉堡工事,把解放的大红旗插上了长子城头。”
“19日,太岳纵队和太行军区的部队相继攻克长子、壶关。到这时,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已经连克5城,歼敌7000余人,并孤立了长治守军。20日,部队开始围攻长治,同时消灭了国民党8个师、2个炮兵团的援军。”
“10月8日,国民党长治守军呆不下去了,被迫向临汾方向突围,我们28团又返回到佛庙岭,在路上把敌人的后路堵了,俘虏了他们19军的军长史泽波。”
上党战役共歼灭阎锡山部3.5万多人,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加强了中共中央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这次战役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区部队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所进行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也是集中了当时太行军区、冀南军区、太岳军区三个区主力作战的第一次大战役。”
“那时最大的困难,从技术上来说,是攻坚、攻碉堡。与我们对峙的阎锡山部队装备精良。但正如毛主席所说,战争中的决胜因素不是武器装备,而是人,拼的是意志,是智慧。”顾永武老人说。
本报记者吴越通讯员朱映涛
专家点评
上党战役:解放战争国共第一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面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面调集国民党军进占太原后,又令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部1.7万余人,进占古称上党郡的长治、长子、屯留等五城,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
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于9月10日发起上党战役。此役共歼敌3.5万余人,生擒史泽波,缴获山炮24门,轻重机枪2000余挺,长短枪1.6万余支。
上党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场大战。不仅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还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这一场大战,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首次以大规模运动战的方法,实现了大规模歼灭战目的的战役,对人民解放军加速实行由游击兵团向适应正规兵团大规模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唐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