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致敬西医教育奠基人嘉约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8651487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03日

广州致敬西医教育奠基人嘉约翰去世百年

发布时间:2014-12-03 19:56:2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医院早期办公楼(上),现为惠爱楼(下)。
  ■医院早期办公楼(上),现为惠爱楼(下)。

  ■新快报记者 廖琼 文/图(署名除外)

  

  11月29日上午10时,黄庄,广州市基督教徒墓园一隅,嘉约翰及其夫人、两个儿子的墓地重修开幕典礼于此举行。

  现场气氛低调而又庄重,但在数百名参加者中,无一嘉约翰的后人,促成重修其墓的是一群广州街坊。虽然历逾百年,但是这群广州街坊依然感念嘉约翰对广州作出的贡献,这其中包括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王芳和广州市政协委员刘远明。

 

  墓地与地位

  看到简陋墓地,据说她忍不住哭了

  今天的嘉园,并非嘉约翰最早安息的地方。

  据墓园管理者邱带和说,黄庄现存的西人基督徒墓都是从当年二望岗一带的基督新教墓园迁移过来的。“当年(约为1958年)迁得非常匆忙,由于当年运输条件很差,那些墓碑非常大的石料均没办法整块迁移,于是很多大的墓碑就只能就地遗弃,或者选取其中一部分。”嘉约翰的墓地当年非常气派,如丘带和所言,属于“没办法带走”的一类,后来或是被就地销毁,或者因为石料好而被人拿走以做他用。

  研究医学发展史的刘远明教授对嘉约翰最初的墓碑印象非常深刻。“我记得很清楚,大概是2003年前后,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嘉约翰的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其墓园的原始图像,那个墓碑和他的地位匹配,宏伟大气。但是很可惜,当年我一念之差没有把这个图片下载下来。”他着手做提案的时候重新搜索相关资料,希望能找回这张图片,可惜一无所获。

  幸运的是,邱带和的父亲——当年的基督教墓园管理人,把这个迁移的过程完整记录在案,使得一切有迹可查,刘远明最终据此找到了嘉约翰的墓地。

  王芳的博士论文是《嘉约翰与晚清西方医学在广州的传播(1853-1901)》。第一次见到嘉约翰的墓——一块简单刻字的小石头时,据说她忍不住哭了。虽然刘远明没有哭,但是也心里难受。

  “他的墓地太简陋了,看着很凄凉,着实和他对广州的贡献严重不匹配,我是政协委员,我觉得自己义务和责任为此奔走呐喊。”回忆起往事,刘远明还是很感慨。

 

  提案与反思

  “我们对历史的遗忘是非常惊人的”

  至今,嘉约翰当年创院之始就收治病人的大楼依然保存完好,被作为惠爱医院的院史博物馆加以保护。虽然不大,但是嘉约翰当年创建惠爱医院的始末以及医院当年旧址照片、当年孙科等人考察医院的照片都一一保留,医院还专门请广州美院的雕塑家为嘉约翰做了一尊一米多高的铜像。

  不过,关于重修嘉约翰之墓的提案正式成文于今年春节。

  在动念做提案之前,为使提案有可操作性和易为政府部门接纳,提案形成时,刘远明请同为广州政协委员的广州基督教两会副会长陈穗生(东山基督教堂牧师)、广州脑科医院黄雄医生附议,另委托了广州市政府的一名参事写了一份书面材料给政府相关领导。

  “他们愿意参与附议,就说明修建嘉约翰之墓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也有一定的民间基础。”

  8月份,广州市民放宗教事务局对提案作了正式回复,充分肯定嘉约翰对西医传入广州的贡献,希望卫生部门与民间机构能促成此事。最终,广州市基督教两会以及广州惠爱医院达成了共识,由双方共同参与了嘉园的修建工作。在嘉约翰遗骨重新入土那天,市基督两会为嘉约翰及其家人遗骸举办了一场肃穆又庄重的落土礼。

  刘远明说,珠三角像惠爱医院这样有历史的医院还有很多。但可惜的是,有不少医院并不知道历史的可贵,不像惠爱医院那样保留了旧址,还建立了院史博物馆,相反很多拆了旧址,永久的损毁如今已经没法修复。

  “我们对历史的遗忘是非常惊人的,广东在整个近代史上有太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就医学史这条线,就可以疏理出非常多有价值的线索。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有时还需要有一些担当。这个提案能够落实,与广州惠爱医院和基督教两会尊重历史、勇于担当密不可分”,刘远明说。

 

  成就

  嘉约翰的贡献

  1856年

  在 “广州眼科医局”基础上创建“博济医院”(中山医院前身),并将其打造为19世纪下半页亚洲最著名的综合性教会医院。

  1866年  

  在博济医院创办中国第一所西医学校——“博济医校”(1879正式定名为南华医学校,为今中山医科大学前身)。

  1886年  

  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医学社团——“中国医学传教士联合会”(中文名称为“博医会”),任首任会长和会刊《博医传报》主编。

  1898年  

  独立出资创办亚洲第一家精神病医院——广州惠爱医院(芳村精神病医院和广州脑科医院前身),其去世后由夫人管理至1926年国民政府收为国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