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和 - 人物历程
赖和赖和(1894-1943),原名赖河,字懒云,人称和仔先,笔名有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出生于台湾彰化的一个“百姓人”之家。赖和生活的时期,正是日本占领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面对日本统治者实行的政治上的高压统治,经济上的残酷压榨,文化上的同化政策,赖和以笔做刀枪,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者给台湾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热情歌颂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他的作品对台湾“五四”以后的一代乡土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赖和则成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被誉为台湾文学的“奶母”。赖和 - 职业生涯1909年入台北医学校。毕业后开设彰化赖和医院,边行医,边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1921年10月,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出任理事,1926年主编《台湾民报》文艺栏,1930年与文友创刊《现代生活》。赖和一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压迫者,因而于1923年和1941年两度被日本殖民当局投入狱中。1943年1月因病保释出狱不足一月,因心脏病逝世。
赖和 - 个人荣誉他是第一个把白话作品献给台湾大众的作家,先后发表一系列散文新诗和白话小说,如《斗闹热》、《一杆“秤仔”》、《惹事》等,均收在《赖和先生全集》之中。他一生致力于民族解放运动,担负起启发民众觉醒、宣传爱国反帝思想、开拓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历史重任。
青年赖和赖和少小时不愿入日本学校,在当地的“小逸堂”接受黄倬其先生的汉文教育,受益颇深。后不得已,入学校学日文,但不愿剪掉象征中国人的辫子。1909年 5月,16岁时入台湾总督府医学校读书,1914年毕业。1916年在家乡彰化开设赖和医院,为贫苦群众医治疾病。1917年赴福建厦门,在博爱医院服务两年。在厦门的两年,是他在汉学方面以及思想方面有重大收获的两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赖和深感民族自决的重要性,尤其对启迪民众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看法,认为文学是有重要作用的,应该属于人民。这以后,他开始了一面行医,一面从事文学创作的生活。1919年,赖和回到台湾,开始从事抗日运动和文学创作。1924年因从事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被捕入狱。1941年又因所谓“思想问题”再次被捕入狱。这次入狱,使赖和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43年初出狱后不久,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终年仅50岁。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