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每到腊月30,是铁打不动的我们家团年饭时间。头一天,奶奶、爸爸和您都开始忙碌了,买好鸡鸭鱼肉,洗好煮好香肠腊肉,还有奶奶的传统“大菜”藕圆子。。。我的主要工作,就在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去亲戚家挨家挨户通知团年时间,尽管这已是约定俗成的日子,但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和问候。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开始忙着生火了,蜂窝煤、煤炭灶一起上阵,您作为团年饭的绝对主力,开始有条不紊的洗菜、炖菜、蒸菜、炒菜。。。,爸爸开始忙着杀鸡、剖鱼。。。,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你们打下手,特别是给爸爸杀鸡打下手,喜欢用刨花漂鸡;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家里古董级八仙桌打整出来,这张桌子一年只用一次,就是团年。
11点过后,亲戚逐渐上门了,外婆、大舅、四舅、五舅、三姨、二伯、五叔、大哥、二哥、有时候还有幺姨。。。满满当当两大桌加一小桌,席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那时候家里条件普遍不好,谈工作、谈收入的时候很少,更多的时候是谈娃娃、谈学习,当时也少不了调侃国家大事。。。饭后,或围着火炉喝茶聊天吃水果,或打麻将、斗地主,小辈们更多的是上街骑单车、看热闹。
整个过年就是在吃“转转饭”中度过,每家一天,都在各自家里操办,从年前的腊月27到春节初五六,这样的年味从我记事起的80年代一直持续到2007年春节。
2008年,您病了,第一次提出今年不办团年饭,这么危险的信号儿子却毫无察觉,甚至想坚持一下,全然不知这已是悲剧的开始,更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了某种最后的绝唱。。。
2013年,迄今为止最为冷清的春节,外婆、大舅到深圳了,二伯大病初愈,已俨然一个古稀老人。我们的唯一一次“团年”,就是大年初二中午在四舅家吃了一顿饭。
写这些,没有抱怨,只有怀念,怀念有您在的日子,怀念那再也回不去的东正街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