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啟旭这样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文明与奉献
虽然市民对器官捐献相关流程并不熟知,但烟台人对于器官捐赠并不排斥,于会长介绍,目前全市登记有遗体器官捐献意愿的达300多人,实现器官捐献4例,遗体捐献12例,角膜捐献9例。
“但这个数量比起需要器官的患者还是很低的。”于会长称,去年卫生部的一则关于申领驾照时登记器官捐献意愿的消息,引起市民的广泛讨论。不少市民对这个做法并不满意,而申领驾照签意外伤害捐献器官协议,并非中国独创,澳大利亚的驾照持有者约80%都愿意签署,在英国,这一比例约为45%。“如果烟台达到哪怕一半的水平,这个潜在捐赠群体是十分庞大的。”于会长表示,“报名也并不代表可以捐献”。于会长介绍,目前烟台报名器官捐献的人,他们的器官要捐赠首先是他们在突发情况下有生命危险,其次每个亲属都得同意捐赠者进行器官捐赠,“父母、成年子女及捐赠者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得同意。”于会长介绍说。
“遗体捐献者把自己奉献给需要的人和医学事业,这是高尚、体面、有尊严的举动。”市红十字会副会长于才己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50万的病人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全国只有546个捐献器官,显然是杯水车薪。
捐献者和亲属通过捐献这样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文明与奉献,感动和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公益。同时,这种奉献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同和精神激励,那无疑是对奉献者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