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原名马忠秀,1922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第七中学。1937年中学毕业后随校长赴北平考学时,正值“七.七”事变爆发。马勇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和国土沦陷的耻辱,决心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拯救出来。1938年2月,16岁的少年马勇,毅然离家出走到晋县参加了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了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教育干事,冀南五分区独立大队教导员,二团副政教、政教,太行军区辉县独立营副政委,南进支队支队长,1945年3月被任命为四十四团团长。
历史是时间的凝聚。既然历史是时间组成的长河,记忆的链条就不能中断,还得继续延伸,也好让后人们看看他们的第一代“掌门人”到底是怎样的英雄……
1944年5月,太行第七地委和军分区准备开辟修获武敌后抗日根据地。首先,成立了南进支队,依据路北,挺进路南,开创修获武抗日新局面。马勇被任命为南进支队队长,梁心明为政委。李增荣为副队长,刘英为副政委,一二九师司令部干部何雨农任参谋长,从老一团调两个建制连归属南进支队。
为了打击日为反动气焰,宣扬八路军南进支队的实力,震敌胆、慑敌心,马勇支队长和梁心明政委策划了一次“军事示威”活动。他们派一个班的兵力偷袭获嘉县狮子营车站的伪军炮楼。炮楼里住着一个班的伪军,偷袭成功后,这一个班的伪军除了被当场击毙的,其他人都集中起来听八路军“首长”训话,这位“首长”就是八路军的班长。“首长”对伪军们说:“八路军以宽大为怀,饶你们不死。你们平时都很嚣张,自以为你们炮楼里有那两挺破机枪,八路军、游击队拿你们没办法。今晚,八路军有一支部队从这里路过,我要让你们看看八路军的威风,也好让你们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入夜了,“首长”让伪军从炮楼的枪孔里观看八路军过兵。当时的南进支队只有两个建制连,总共只有300多人。马勇把部队分成几个方队,第一次经过炮楼的连队身穿军装、头戴钢盔、肩扛日本造三八式步枪,每个班一个掷弹筒,一挺歪把子机枪,每排一门小钢炮,步伐整齐地快速通过,第二次通过的连队是清一色的苏式装备,战士们肩扛水连珠式步枪,各班都配有机枪,各排都配有小钢炮。队伍通过后,有人在后面故意大声喊:“三营跟上,二连跑步前进!”于是两个连又变换队形通过炮楼,就这300多人围着炮楼绕了几圈,威武雄壮地足足过了两个多小时。天色暗淡,枪孔的视线很窄,伪军根本看不清人的面孔,一看八路军这么多队伍过了铁路,还有机枪、钢炮,跟他们上司说的“土八路只有大刀长矛”完全不一样,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胆战心惊,他们从来也没见过,八路军有这么好的武器装备。有个伪军说:“妈呀,咱们受骗了,营长说八路军只有大刀和土枪,其实人家还有机枪和钢炮呢!”另一个伪军说:“咱幸亏没跟八路军打仗,要真打起来,咱早就没命了!”
我们的“首长”见好就收,大声地对伪军们说:“我们今晚打这儿经过的只是一个团,是到路南打鬼子的,大部队还在后头呢,没时间跟你们罗嗦了,你们给我记着,咱们都是中国人,要团结一致打鬼子,别狐假虎威地欺负老百姓,过几天我们还要来,你们要是敢再欺负老百姓,我就叫你们跟着炮楼一起上西天,听见了没有?”
伪军们唯唯诺诺地说:“听见了,我们不敢欺负老百姓了。”
后来,在炮楼里的伪军成了八路军的义务宣传员,见人就说,逢人就讲八路军好多呢,还有机枪大炮,乖乖,八路军厉害着呢!有的伪军私下里说:以后要真的跟八路军打可得长个心眼,该跑就跑,该溜就溜,吃饭家伙要紧呢!有的应和:是呀,八路军神出鬼没,谁知道啥时候就跑来打咱一家伙呢……
马团长和梁政委策划的这次“示威”,震撼了当地的日伪军,也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1944年10月,南进支队参加林县“反扫荡”战役后回归了老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