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旅警7团三营在宁县
1939年10月中旬,八路军为与国民党军政当局改善、协调人事关系,于将驻宁县县城的警7团一营移至西华池(属合水县),调警7团三营接防宁县县城,营长罗得胜,教导员江洪海。与此相反,宁县县长方镇五却按照钟竟成的旨意,扩充训练保安队,加固城内各据点工事,派3个保安中队分据文庙、县府、辑宁楼、北城等要地,并指示保安队在北城根偷挖地道,埋设地雷,直通警7团三营营部,为再次制造事端加紧准备。
这时,国民党正规军97师接替165师驻陇东,其578团一部驻宁县焦村、城关等处。
11日,警7团三营经与保安队反复较量,击溃其一个分队,一度攻进文庙,冲进县府大堂。辑宁楼在八路军围攻之下,亦“数度频危”。方镇五恐怕重演上次困据辑宁楼的悲剧,急忙“持枪督战”,保安队队长庞明胜一手持枪,一手挥刀,率队“猛冲数次未果”。城北,保安队凭借碉堡工事疯狂对抗。八路军为避免伤亡,退出县府、文庙等处。11日下午4时至8时,97师齐团部及三区公署保安队、军士队先后到达宁县城下。晚上10时,军士队由北城地道进城,齐团部之一连随后潜进,城内外国民党军队增至数千人。
同日下午3时许,(385旅的警7团团长袁渊闻讯,派驻西华池的该警7团一营赴援;晚8时,警7团二营又派两个连开往宁县。12日晨,在城外南山、河西坡等处国民党正规军猛烈炮火的配合下,城内保安队、军士队再次向警7团三营发起猛攻,并有国民党飞机临宁县上空侦察助威。警7团三营在内外夹击下,坚持顽强抵抗到下午2时,从东城门撤出县城,退守东山高地待援。城内铁匠权镛鼎等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赴湘乐上齐给新宁县委送信,转报关中分区增援。宁县寨沟子地下党组织帮助770团一个班绕过国民党军拦截,给警7团三营送来17箱子弹。
13日警7团一营与警7团三营会合,反攻县城未克。当日晚,97师289旅两个连绕道南义,抄袭东山部队后路,被击退。14日晨,97师炮兵营从河西坡向东山部队阵地猛攻,掩护保安队冲击。15日下午,五里铺97师又配合保安队连番进攻东山部队阵地,均被击退。东山部队坚持到天黑,借夜色掩护退出东山阵地,转移到春荣、湘乐。16日,警7团三营因营长罗得胜负伤,奉命撤回西华池休整,警7团一营暂驻春荣、湘乐。24日,刘永培率领的关中分区地方武装至宁县,攻城未克,撤出南山,于次日攻占了早胜、良平。30日到春荣与警7团一营会合。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165师从长武向陇东开来,增援宁县。在国民党重兵压迫下,八路军部队于1940年1月撤出宁县县城及附近地区。
警7团一营一、三连首先向城内喊话、送信,展开政治攻势,敦促其交械投降,未被理睬,遂于第三日夜开始攻城,经过两天激战,于14日晚,由几名战士攀上城外一棵大树,居高临下射击投弹,掩护其他战士推装满麦草的大牛车接近城门,点燃麦草,引发炸弹,炸开城门。
部队攻进城后打死守敌10多人,赵让贤及其保丁被全部俘虏,很快结束了战斗,警7团一营一、三连有6名战士牺牲。
警7团一营一、三连即在盘克、宇村成立四、五两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