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1739095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6月17日

镇压太平军备受争议——骆秉章

发布时间:2012-06-17 14:50:09      发布人: 爱无止境
骆秉章,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原籍广东花县,在祖父一辈迁来佛山,家住禅城东华里。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骆秉章少年勤学,求取功名,40岁中进士后留京师16年,以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

 

  因办事清正,不徇私情,骆秉章得到道光皇帝信任。56岁放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擢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十年(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效忠朝廷不遗余力,屡获嘉奖,得“赏头品顶戴”、“晋加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晋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多年辛劳征战使其眼疾加剧,但仍“力疾视事”,又以“老成硕望,宣力弥勤”就职协办大学士兼四川总督,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病逝于任上,终年74岁。

 

  骆秉章

 

  骆秉章是晚清的重要朝廷大员,官至一品,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他为官清正廉明、、效忠清廷。另一方面他生逢乱世,其一生的荣辱升降,都与镇压太平军的成败息息相关。由于镇压太平军不遗余力,骆秉章也颇受争议,在当前的“正史”中往往作为“反派”而出现。

 

  究竟骆秉章是怎样的一个人,其为官之道、为人哲学又如何?对其历史功过当作何评价?他的后代子孙状况又怎样?我我们在这一期将为您揭开答案。

 

  ●访旧寻迹

 

  东华里是位于禅城福贤路北边的一段小巷子,是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也属于目前东华里旧城改造整治的范围。从喧闹的福贤路拐进东华里,立刻安静和清凉了不少,骆家大宅位于东华里17号,在一条侧巷之内。坐在屋内看电视,外面汽车与街道的嗓音几乎听不见了,真有点“闹中取静”的味道。想当年,东华里是佛山首屈一指的好地方,属于当年的“富人区”,居住了许多达官贵人,骆家大宅在当中仍算是相当气派的一家。

 

  祖辈起就是风水宝地

 

  记者循迹找到东华里17号骆家祖屋,原以为拆迁之前早已人去楼空,没想到竟然真的敲开了骆家厚重的实木大门,迎接记者的竟然还是骆秉章的第五代玄孙骆筠郿.

 

  骆筠郿曾是一名老师,如今70多岁,与老伴退休在家。她很大方地迎接了记者的到来:“东华里的大户人家不少,但是像我们骆家一样代代相传,一直守住祖屋到现在的,只有我们一家。”据介绍,骆家大宅是骆秉章从姓伍的亲家手中买来的,儿孙世代居住,至今已超过百年。

 

  骆家大宅当年有500多平方米,如今只剩下100多平方米,三房一厅的格局仍然显得宽敞。雕着精美镂花的木屏风,将大厅跟里屋隔开。水磨青砖墙面清幽古朴,保存完好。“大镬耳,水磨砖,石脚基,是这些老屋的特点,”骆老师介绍说,“这里祖辈起就是风水宝地。”说起这间祖屋骆筠郿仍是充满感情。她说,从风水学上说,这间祖屋坐北朝南,冬暖夏凉。而骆家后辈人丁兴旺,健康长寿,她的祖母90多岁去世,骆家子孙很多都活到了八九十岁的高寿。就在这间“风水宝地”的祖屋里,骆筠郿也跟记者谈起了她的太祖公骆秉章。

 

  年少求学大器晚成

 

  骆秉章的祖辈从花县迁居佛山,父亲骆元以经营手工扎作和代写挥春维生,日子过得不甚富裕,要跻身上流阶层,科举进取才是正途。骆秉章弟兄3人,他排行最幼,其天资却最为聪颖。由于家境清贫,大哥、二哥都只好早早放弃学业挑起生活重担,他们都将希望寄托在秉章的身上。

 

  骆秉章6岁接受启蒙,又先后拜在南海宿儒梁建平等门下,在骆秉章20岁以第三名考中秀才前,他先后换了8位老师,佛山镇内的天官坊、劳家祠、孖楼脚李家大厅、大墟平心何公祠、花楼塘、杨依仁堂、曹公祠等处均可追溯其读书的踪迹。

 

  21岁至26岁,他来往于省禅两地求学应试,岁考及科考均名列前茅。27岁应乡试,中第58名举人。其后3次上京会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骆秉章考中进士,殿试二甲第27名,朝考入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此时,他已年届不惑,可谓大器晚成。

 

  ●风云人生

 

  为官清正数度起落

 

  骆秉章从41岁到56岁的15年间,基本上是留任京官,曾任翰林院编修历官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奉天府丞学正、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湖北按察使等职。在这15年间,骆秉章曾经数度起落,但为官清正之名却颇令人称道。

 

  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奉旨以查库御史身份稽查户部银库时,库官告诉他,按照例规,他们在收取各捐项时每100两加收4两,2两由库丁均分,2两归库官及查库御史作为酬劳,在此当一年的查库御史,大约有2万金的额外收入。骆秉章说:“我已受朝廷俸禄,这些额外之财我分厘不敢接受,我也不想受人挟制,你们干这种勾当,即使不碍公事也应酌量。”

 

  同时骆秉章吩咐随从,在库内办事不得索取分文。他清楚清朝库房亏家,是因为库丁以成色不足、或者短斤缺两的银两收入库中,再收取好处费中饱私囊。骆秉章对此严格把关,并规定收税银之时,先打扫银堂,堂上只留银号一人,库丁二人。御史当面秤兑,不准库丁压秤,如银不足尚须添补,即使是熟人上兑也不徇情。有一回,吏部尚书潘世恩的亲戚“乾泰号”来交税,库官说少了25两。原本潘世恩是骆秉章会试时的恩师,按情理可以通融,结果他还是让“乾泰号”补足了税金。骆秉章办事认真清廉,得到了其恩师潘世恩和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赞赏,但同时也让惯于舞弊的库官、库丁们忌恨于心,想方设法要将他排挤出银库。

 

  腐败之风不因骆秉章一人清正而有所扭转,后来户部银库亏空数目竟达900万两之多,骆秉章受牵连“失察”之罪而被革职,罚赔12800两。这笔罚款对于清廉的骆秉章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其亲家伍承禧将军和门生吴廷溥及梁铁山、宋萼楼等同学、同乡的资助下,才能全数上缴。后经户部暗案奏明秉章平日所为,方才取得了道光皇帝的信任,并逐渐被重用。宦海浮沉,祸福得失之间,骆秉章似乎参透了一些人生哲理,为人处事也更练达谨慎。如今佛山博物馆还保存一幅骆秉章书写的对联:“歌器一满即倾常虑亏从盈处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中来。”

 

  不遗余力镇压太平军

 

  骆秉章虽是进士出身,是一介文官,但其真正的“辉煌”却不在文治,而在于武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不遗余力地参与了镇压行动,对境内天地会和起义的农民进行残酷的屠杀。

 

  咸丰二年,太平军进攻桂林,骆秉章等在湘桂交界处调集各路官兵严密防堵,但终于无法抵挡太平军的强大攻势。6月太平军进入湖南,占道州,清廷认为骆秉章“未能事先预防”,被降三级留任。接着,太平军攻克江华、嘉禾、桂阳各州县,骆秉章又被革职留任。8月,太平军攻克湖南重镇郴州,9月直逼省城长沙,并占领制高点妙高峰。骆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大炮轰击,又派兵出城作战,均未能打退太平军。该战役震动了清廷,湖广总督程矞采被革职,骆秉章被命待事情平息后再作处理,仍暂留办理长沙防务事宜。11月太平军主动撤离长沙,由岳州进入湖北,于是骆秉章以“功过尚足相抵”而免于处分。但后来由于未能防止太平军由岳州进入湖北,又被降三级。他后半生的官位升降,声名荣辱,都与镇压太平军相关。

 

  举荐曾国藩杀戮石达开

 

  骆秉章不仅自己全力镇压太平军,而且为清廷举荐培养了不少人才。骆秉章被任命为湖南巡抚,当时曾国藩以在籍侍郎身份奉命在湖南操办团练(即湘军),骆秉章给予大力的支持,并推荐湘阴举人左宗棠协办军务。这两位后来都成为号称“晚清八大名臣”响当当的人物。

 

  咸丰十年(1860年)6月,骆秉章奉命入川督办军务,6月任命为四川总督。骆督战并缫灭了多次的农民起义,“川南北一律肃清”。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离开天京后,转战湖南、广西、湖北各省,骆秉章等分头截击,杀死了不少太平军。1863年,石达开穿越云南、贵州,渡过金沙江,突入川西,骆秉章派重兵扼守大运河。5月,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已无力再战,写信给骆秉章,希望“宥我将士,请免诛戮”,随后自带儿子等人入清营。但骆秉章却把太平军余部7000多人杀害,石达开则被押解成都凌迟处死。

 

  太平军将士的鲜血为骆秉章铺垫了更加通达的仕途。后来骆秉章被授为协办大学士,并死在四川任上,终年74岁。骆秉章去世后,清廷追赠其为太子太傅,谥“文忠”,灵位入祀京师贤良祠,并于四川、湖南两省建立专祠,生平政绩由国史馆立传。其灵柩回籍安葬(墓址位于今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镇),祖辈四代荣得追赠,子孙均受封荫。

 

  骆秉章临终前的自挽长联,或可作其一生之概括:

 

  十载忝清班,由翰、詹、科、道而转京卿,奉使遍齐州、汴州、吴州,回首宦途如梦幻;

 

  廿年膺外任,历鄂、黔、滇、湘以莅巴蜀,督师平李逆、石逆、蔡逆,殚心戎务识时艰。

 

  ●后人讲古

 

  骆筠郿骆秉章第五代玄孙

 

  百多后人清明去扫墓

 

  记者:骆秉章当年身居高官,除了在东华里这座祖屋之外,还有没有为他的后人留下些什么呢?

 

  骆筠郿:除了祖屋以外,其实他还曾留下了一些书和诗作。很久以前祖屋的楼上还保留有一批线装书,有一些是他写的。后来经过一些动乱,都丢失了。现存的唯一骆秉章的作品是佛山博物馆收藏的《骆文忠公自订年谱》。他是一位进士,原先也算是一个文人,在文学方面却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是可惜了。

 

  记者:骆秉章虽然生长在佛山,但是似乎很少有机会回来故乡,也没有在当地留下多少故事?

 

  骆筠郿:确实如此。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地做官,一直到最后死在了四川任上。死后才将棺木运回故居。从四川回佛山千里迢迢,而且当时交通不便,可见朝廷对他的重视。而朝廷为他做的棺木又非常大,运到了家门口却进不了门,不得已把门拆卸掉才勉强运进。

 

  后来,选址在罗村的沙坑下葬。当时墓园很大,墓碑也用花岗岩做成,墓园还摆放有石人、石马,是很高礼遇的葬礼。但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石人都毁了,石马也只看见池塘里还有半边屁股,甚至墓碑上的字都被擦去。但是后人还是会每年都去拜祭。今年清明我们佛山家族和广州花都的后人准备过去扫墓,大约会有100来号人。

 

  后代兴旺分布世界各地

 

  记者:看来骆氏家族的人丁很兴旺啊,后人都在做什么,分布在哪里呢?

 

  骆筠郿:我们骆家的后人都比较低调。现在确实后代很兴旺,也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美国的、加拿大的,还有很多解放之前就去了香港发展。在大陆的除了佛山、广州的,还有在武汉的一支,武汉的那位大伯还是抗战军人。

 

  记者:历史对骆秉章比较有争议,认为他镇压了太平军起义。

 

  骆筠郿:我们的太祖公(骆秉章)镇压太平军,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

 

  记者:朝廷也是“江湖”?

 

  骆筠郿:是啊。当时的朝廷统治非常严,而且主要是满族人在统治,他们对于汉族人非常不信任。要在清朝做官,只能对朝廷的命令完全服从,否则有可能会抄家灭族的。

 

  ●逸事趣闻

 

  花县认亲寻宗拜祖

 

  近百年来,花县西南部的骆村、大窝、莲塘、横岗以及三水县的五指斑、龙园村的骆姓人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骆村举人华岭中,

 

  莲塘拜祖逞英雄,

 

  五指、龙园烂衫都当尽,

 

  横岗、大窝倒晒(完)一山松。

 

  这首民谣讲的是骆秉章中了举人之后,骆姓族人凑钱庆贺的情况。骆秉章的祖父原居骆村,很早过了世。祖母因生活所迫,带着骆秉章父亲骆成斋去佛山镇桶头墟改嫁。骆成斋成年后,取妻生了骆秉章(又名骆俊)。秉章从小在佛山读书,智慧过人,10多岁参加南海县县试,得中第一名。但考生见榜上第一名是骆俊,而南海县并无骆姓,认为骆俊不是南海人,不能参加考试,便纷纷要求主考官查对核实,结果查实南海确无骆姓。因此主考官否定了骆秉章中考,并叫他返原籍参加考试。

 

  骆秉章回家向母亲询问原籍,母亲告知他原籍是花县炭步骆村和迁居佛山的原因。于是,骆秉章即搭渡返炭步赶回骆村认亲,希望能在花县原籍应考。谁料当时骆村族中主事骆洪章,因骆秉章祖母已改嫁,竟不承认他是骆村人。秉章没法,只好返回佛山镇,在途经大窝时,了解到附近骆姓众多,并得到一位同姓的大窝乡民的同情帮助,叫他去找华岭村当事人骆秉行收留入籍。果然,得到骆秉行的同情和支持,自认骆秉章为兄弟,并叫骆秉章拜华岭村一个姓何的妇女为继母。后来会试于省会高中举人。所以民谣第一句“骆村举人华岭中。”当时花县骆姓都是始祖骆道德的分支。

 

  骆秉章中举后,为了光宗耀祖,各地骆姓都要迎接骆秉章回乡拜祖。大拜祖时,除供设祭品、鸣放炮竹拜祖先、排筵席以示庆贺外,还要给中举者———骆秉章一封大利市(红封包)表示恭贺和鼓励。当时莲塘村骆姓人多钱多,争相献款,大摆筵席。民谣第二句“莲塘拜祖逞英雄”,就是这样来的。至于横岗、大窝和三水县五指斑、龙园村的骆姓,大多家道贫穷,手头拮据,只好砍松山,变卖自织土布,筹款办理迎接骆秉章中举回家祭祖盛典了。所以民谣第三四句说“五指、龙园烂衫都当尽,横岗、大窝倒晒一山松。”

 

  ●煮酒论名人

 

  时势造英雄文官变武将

 

  赖达观

 

  原佛山科技学院政史学院教授,兼佛山文史研究室主任。对佛山历史名人较有研究,现已退休在家,担任佛山地方志编辑工作。

 

  镇压太平军引争议

 

  记者:骆秉章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争议之处在什么地方?

 

  赖达观:从清朝的角度来说,骆秉章却是个大功臣。由于镇压太平军有功,他也是佛山当地名人中官位爬得最高的人之一,官至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官阶是一品。而且他为官清正,这一点在清朝官员当中也属难能可贵。

 

  但另一方面,他残酷地镇压了农民起义,杀害太平军杰出将领石达开等,为清皇朝卖命不遗余力。从人民的角度来说,他是应该受到批判的。

 

  记者:骆秉章是“晚清八大名臣”之一,他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相比,有些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赖达观:这批“名臣”是清朝后期朝廷的支柱,是一批相当有能力的人。有一点很明显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由文变武”。像曾国藩、骆秉章等人,原先都不过是一介文臣,但最后都是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当中创造了业绩,也获得了功名。

 

  为什么“文官”都变了“武将”了呢?那也是因为时势造英雄。他们生逢乱世,这也是一种机遇。因为当太平军起义兴起的时候,满清子弟都已腐巧不堪,完全无力抵抗,只好依靠汉族的官员。骆秉章等人起先都是地方大员,这就有责任保一方安定,需要武装势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都是这样兴起的。

 

  骆秉章自然比不上曾国藩等人,但是他在对付太平军时也很有谋略。比如镇守长沙时,他知道湖南兵力不足,于是调来广东、浙江的水兵,加强水上防务。最终他也因为镇压太平军而青云直上,尽得功名。

 

  崇信学而优则仕

 

  记者:那么骆秉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其人生哲学是怎样的呢?

 

  赖达观:从为官的角度来说,考察骆秉章的一生,作风清廉,没有贪污腐败的行为,对朝廷的忠心也得到了肯定和器重。他的人生几起几落,也曾屡次被降职,但始终都是忠心耿耿。如果说人生哲学的话,应当是儒家的思想吧,就是学而优则仕,而且忠君爱国,甚至愿意肝脑涂地。在当官的时候,他做事也非常拼命。曾有一段时间,他身上长了大疮,痛苦不堪,但是仍然坚持带病工作。后来年老患白内障之后,被朝廷以“老成硕望,调度有方”为由留任,仍然“力疾视事”,最终死在四川任上。

 

  另一方面,他对付太平天国起义却很有计谋,而且穷追猛打,心狠手辣。他不仅自身忠心剿匪,而且为清朝培养了不少将才。当年曾国潘在打江浙太平天国的总部的时候,后方的湖南、湖北等全赖骆秉章支持。一方面为官清正,一方面对付农民起义凶狠残酷,这都是统一在他这种“忠君”的儒家思想里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