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赵德尊刚上太行时与陶希晋在一起,任晋中特委组织部长。后来先后担任冀西、晋冀特委、晋中二地委的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副书记和六地委书记
。
1943年9月9日,赵德尊以七大代表身份与五地委书记王维刚等同志一起奔赴延安。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到中组部报到的第一天就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亲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前方情况怎么样等等,赵德尊都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以后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又多次聆听过毛主席的报告,都很精彩。党的七大的闭幕词,毛主席也不是照稿读的,而是联系“七大”会议实际,即兴发挥,形成了一篇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的好文章,那就是《愚公移山》。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到中央党校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毛主席在报告中说:“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按照蒋介石的方针,是要打内战的。”“蒋介石对于人民的方针是寸权必夺,寸土必得。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毛主席还说,敌后根据地是我们党和人民用鲜血和汗水一滴一滴浇灌成长起来的桃树,现在结果子了,龟缩在峨嵋山上的蒋介石却下山来摘桃子了。他借用这个比喻形象、通俗地说明了当时的形势和我党的任务。随着抗战胜利后形势的变化,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为了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党中央决定首先控制东北。此前,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了以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立即奔赴东北。同时决定派遣大批干部到东北去开展工作。当时延安的中央党校等各个干部学校和延安地方党政机关干部,无不踊跃报名。作为来自东北的赵德尊,更觉责无旁贷,当即参加了由张秀山组织的延安干部团,随同大部队星夜兼程,奔赴东北。
1945年11月10日,赵德尊他们这批延安干部团到达沈阳。随后他与杨英杰两人奉命带领一个大队干部赶赴黑龙江北安,赵任省工委组织部长。当时的黑龙江省是由黑河和北安两个地区组成的,共有二十六个县,近三百万人口。新组建的省工委不仅要组建省政府,组建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还要接收全省各县。而赵德尊仅带来的一百九十五名干部,要安排好全省县以上的行政领导干部,干部实在太少了。由于他带来的干部是来自全国各个根据地的同志,对每个干部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因此,赵德尊只好在火车上(这批干部是乘坐火车到哈尔滨的)叫大家填写简历。简历收上来后,连夜阅看,了解干部的基本情况后,又立即拟定干部安排方案,大县分派七八名干部,小县只有四名干部,即县委书记、县长、大队长和公安局长。临来黑龙江工作时,北满分局书记陈云交代赵德尊:延安来的同志大多数是地级和县、团级干部,创建根据地的经验比较丰富。但对东北抗联的同志要团结爱护,他们虽没有根据地全面建设经验,但他们都是本地干部,有群众基础,又都经历过东北抗战时残酷的战争考验,和他们不能比级别……赵德尊在火车上向延安来的同志们传达了陈云的指示,随后把省工委研究通过的干部任用方案一一公布,所有同志都二话不说,坚决听从党组织的安排,连夜奔赴艰苦危险的工作岗位,积极投入到黑龙江省新的工作中去了。
那时黑龙江形势异常严峻。日伪满洲国的伪军、警察、特务以及土匪蜂起作乱。首先是在城市,他们到处趁火打劫,加上国民党也往东北派遣大批特务,他们相互勾结在一起,形成一股股对我党造成直接威胁的敌对势力。当时就连省委的办公地点北岗,也几乎夜夜听到枪声。而我方干部少,武装不足,群众基础尚未巩固,在这种时局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政治上的正确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泰安之战”我军消灭匪特五千余人,打出了我军的威风,打出了我党的影响,为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从1946年到1949年赵德尊他们在东北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方面主要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大力发动群众。东北人民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认识,与老区根据地的人民相比,思想认识上是有一些差距的。因为他们长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和残酷统治下,经过了十四年的亡国奴生活,抗联后期的活动又不多,因此,一方面正统观念比较普遍,另一方面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又搞了一段“接收”,因而老百姓仍抬不起头来。总的来说是我党、我军在基本群众中没有多大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黑龙江省委于1946年年初下发了《关于群众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下乡发动农民基本群众”的口号,省委组织部仅留下一人值班,全体干部都深入到农村基层,访贫问苦,了解农民的基本情况。通过调研,发现黑龙江地区农村有这么三个特点:一是农村赤贫化。没房子、没土地、没牲口的雇农占百分之四十。大多数老百姓没衣服穿,连有些大姑娘都缺少裤子。二是土地集中。地主、富农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几,而他们占有的土地却近百分之七十。第三是政治经济压榨残酷。日伪时期的东北是封建加殖民地的统治,严刑峻法,残酷镇压。农民是农奴加亡国奴,日伪统治者不仅剥削压迫他们,而且可以殴打、屠杀他们,广大农民群众几乎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日本投降后,大汉奸受到镇压或者逃跑了,但广大贫雇农仍在地主富农的剥削压迫之下,生活条件这么差,怎么能直腰吐气呢?因此,省委认为要把发动基本群众和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条件结合起来,而过去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当时陈云和张闻天(他于1945年10月底赶到东北的)等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苦群众的利益,在东北,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之后,应该着手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黑龙江省委的赵德尊他们即把日伪在东北的“开拓地”、“满拓地”(日本侵占东北时期,先后通过日本拓务省办的“东亚劝业会社”和“满洲拓殖株式会社”,以强行低价“收买”和无偿没收等形式夺占了大量土地。其中分配给日本移民的叫“开拓地”,暂时租给中国农民的叫“满拓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春耕前各地的“开拓地”基本分完了,但还有不少贫雇农没有分到土地。于是赵德尊他们又提出了“没收大汉奸大土匪头子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后来又进行“雇工增资带地”的斗争,从地主、富农手中分出一部分土地给雇工。农民群众得到土地这一实际利益之后,不仅开始接近我党下派调研的干部,而且不少人还成为亲密朋友,积极分子也成批地涌现出来。这样,我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开始在群众中逐渐扎下了根。东北局的这种做法上报党中央后,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评价,不久党中央即发出“五四指示”,停止减租减息,准许分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赵德尊他们在1946年春天的下乡发动群众,为后来贯彻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从思想上、组织上作好了准备。
二是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黑龙江的土地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46年5月到10月为贯彻中央“五四指示”,从减租减息转入分配土地阶段;1946年11月到1947年10月为解决“夹生饭”阶段;1947年11月到1948年2月,为贯彻平山土地会议精神,完成全省土地改革阶段。
1946年4月20日,驻哈尔滨苏军开始撤离回国,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三五九旅等部队进驻哈尔滨,哈尔滨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中共北满分局于5月下旬来到哈尔滨,分局书记陈云同志召开了省委书记联席会议,传达贯彻中央“五四指示”。6月初,黑龙江省委在北安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传达贯彻“五四指示”和北满分局会议精神,根据黑龙江的具体情况,做出了四项决定:一是采取“剥笋政策”,先搞大的封建地主堡垒,在政治上、经济上搞垮封建统治,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实行“耕者有其田”。二是把清算和土地问题结合起来,用清算的方法达到“土地还家”的目的。三是反对“清官断案”,克服包办、恩赐的做法,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办事。四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即由干部带领土改积极分子滚雪球式地组织工作团,集中力量树立典型,取得经验后,再推动全局工作。省委6月4日开完县委书记会议,6月11日就开始行动。全省先后动员一千多名干部,组成三十五个工作队下乡,贯彻落实中央“五四指示”,开展清算分地斗争。7月中旬初步发动群众,8月下旬形成高潮。海仑县有个贫农叫陈矮子,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在大会上带领全村贫雇农清算大地主赵四阎王,群众情绪高昂。陈矮子声泪俱下地一边诉苦,一边同赵四阎王算账。接着在赵家帮工的长工们争抢着在会上控诉、算账,大家越算越气愤,越算对地主的仇恨越深,会上群众向赵四阎王讨还血债的呼喊声震天动地。吓得赵四阎王趴在地上连连磕头请罪,他哀求道,只要乡亲们饶我一命,我自愿破产还债。赵德尊他们抓住海仑陈矮子这个典型,立即向全省推广开来。在斗地主、分土地的基础上,省委要求各地要大力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吸收他们参加党的组织,初步建立起农村支部和农民自卫队,巩固和保卫土改成果。经过四个月的工作,到1946年10月,黑龙江的清算分地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农村大多数农民都分得了土地。这样,在全省就形成了农民翻身运动,我党在人民群众的影响和威信空前提高,农村基层政权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这年冬天,黑龙江省的参军运动,真同太行老根据地一样,父送子,妻送郎,十分踊跃,非常热烈。1946年5月间,我军从长春、四平撤出,队伍受到很大损失,一个师只剩到三四千人。但由于东北群众积极参军,主力部队很快又壮大起来,每个师达到一万人以上,多的有一万二千人。广大青年为保卫翻身胜利果实而参军,所以斗志高昂。年底,部队“三下江南”(松花江),配合南满四保临江,南北呼应,击败了国民党中央军机械化部队新一军、新六军为主力的六十多万兵力的进攻,我党我军在东北广大农村终于站稳了脚跟。1947年7月,中共中央前委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东北局决定由赵德尊担任东北代表团团长,中央还安排赵德尊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东北土地改革的情况和经验,得到与会同志的好评。著名作家周立波当年跟随部队到东北,参加了黑龙江省的土改运动,创作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火热的土改斗争生活。
三是改造政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同我党争夺胜利果实,争地盘,争政权。蒋介石到处派遣“接收大员”,日伪政权原封不动,摇身一变就成为国民党统治人民的工具,所以不少伪军、汉奸、土匪混进了政权机构,他们伺机破坏、哗变。我党刚进东北时,由于干部少,更主要的是基本群众还没有发动起来,所以各县仅是县委书记、县长、县大队长和县公安局长这几位必备的干部,对伪政权的改造因条件不成熟而基本未动。因此,一度时期敌人破坏活动十分猖獗,他们在大白天公开枪杀了佳木斯市我第一任市长孙西林,特务还夜袭省政府,打死了秘书长马识途等同志。如今群众发动起来了,土改也基本完成,于是省委开始在各级政权机构审查干部,清除汉奸、特务、土匪等坏人。与此同时,在农民积极分子中选拔了一批批干部充实到政权机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省委还扩充兵员,让县委书记、县长、县大队长和公安局局长都掌握一个连的兵力,以便及时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
1949年春天,是个捷报频传的春天。我党我军在东北土改后迅速壮大起来,大举反攻,节节胜利。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迎来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全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1950年春天,中共中央任命赵德尊同志担任了黑龙江省省委书记。1953年1月,赵德尊兼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赵德尊的爱人陶竞华同志,任黑龙江省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