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洛川黄土坡上洞察世界科学前沿
发布时间:2011-07-27 09:11:58
发布人:
黑白双煞
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几千万年以前地球陆地板块猛烈撞击,青藏高原突然隆升,气候环境剧烈演变,强劲的西北风裹挟起大量的黄土和沙粒,在原本是海洋的二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堆成了黄土高原;暴雨过后暴涨的河流又像把无情的大刀,把黄土高原砍得伤痕累累,沧海桑田,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一带塬、梁、峁的独特地形。刘东生等研究地质的中外科学家,无一例外地都把这些黄土的剖面看成是“世纪年轮”。因为,洛川县黑木沟的黄土剖面———古土壤序列连续完整,化石丰富,保存了大量的气候、环境、生命等信息,一个土层断面就是十万年或者二十、三十万年的一个气候时期,是揭示地球第四纪奥秘的极好载体。
早在1955年,刘东生陪同苏联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帕甫林诺夫考察来到洛川,就对洛川独特的黄土地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刘东生对记者说:“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个日本地质考察团来到中国,其中一位考察团成员比我的年纪还大,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这位日本老科学家来到洛川的黑木沟后,无论如何也要下到沟里去查看,人们怎么劝说也不听,他说:‘我在老耄之年能够到这里亲自看过,以后就死无遗憾了。’为何?就是因为洛川的黄土剖面是部世界各国地质学家必看的活生生的教科书,这里的‘历史记录’在世界其它地方是看不到的,是一个天然的大试验室。”
外国科学家像僧侣到麦加朝圣一般向往洛川,实际上也是对以刘东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地质与环境研究工作成就的一种高度认可。刘东生说:“每次我到洛川实地考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也是对它的实地考察,引发了我对地球环境及其气候变化的许多科学思考。”
我们或许可以说,中国的黄土研究能够从此走向世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东生先生的高瞻远瞩,站在洛川黑木沟那其貌不扬的黄土高坡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世界科学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