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大爱—谢爱红去世捐出眼角膜
来源: 顺畅网—珠江商报 时间: 2010-08-12 09:47:38
人间大爱延续生命之光
勒流市民谢爱红去世后捐献出眼角膜
文/本报记者徐艳珠 通讯员马顺平
患有肺癌的勒流市民谢爱红女士前日中午在勒流医院病逝,走完了她33岁的人生。同时,她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夙愿也得以实现,成功捐献给了深圳红十字会。今日,她的眼角膜将移植到有需要的病人眼中。
面对病魔她从容而坚强
谢爱红是江西人,自1995年随姐姐谢志红来顺德后,她就一直扎根于此,并成了家,立了业。刚30岁出头的爱红可谓人见人爱,她年轻、能干、漂亮,一双大眼睛是那么的明亮动人。然而,两年前她的人生发生了急转弯。2008年“十一”假期出外旅游回来后,爱红持续腰疼,刚开始她和家人都以为只是小毛病,到医院检查后,噩耗从天而降———她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在家人的关心鼓励下,爱红日渐走向坚强,坦然面对现实,并到大良、广州等地积极接受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后来癌细胞逐渐扩散到身体多个部位。爱红知道自己患上的是绝症,她希望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于是,她回到了勒流。2009年底,癌细胞已转移到脑部的爱红深受头痛、呕吐折磨,她住进了勒流医院接受治疗,直至去世。
勒流医院内科医生朱一玲是爱红的主治医生,此前,已有两名接受过她治疗的患者成功捐献了眼角膜,其中包括“顺德好人”肖莉。“爱红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心里特阳光。”在朱一玲的印象里,爱红人品很好,坚强开朗,见到人总是笑眯眯的。她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自己能做的事情她都坚持自己做。她也从不避讳谈论自己的病情,谈到病情时,她像在说着别人的故事,平静从容的心态让医护人员惊讶且感动。
“晚期癌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是十分巨大的,但我从来没听见过她一声呻吟、喊痛,她一直都是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身体好点的时候就回家走走。”朱一玲又说,她巡房的时候,爱红经常会微笑着对她说:“我挺好的,你去看别人吧。”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身体明显衰竭的爱红还一直跟朱一玲说:“朱医生,我没事。”
在勒流医院的日子里,爱红用玻璃瓶子养了一棵小草,将瓶子放在病房的阳台上,每天躺在床上看这个绿色的小生命慢慢成长。
毅然捐献眼角膜让别人重获光明
爱红入住勒流医院后不久,有一天,她的丈夫何欢告诉朱一玲:“我妻子去世后要捐献眼角膜,协议都已经签好了。”原来,获悉自己的病情后,爱红已决定身后将眼角膜捐献出来,让更多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人重见光明。她的这一想法,首先得到了丈夫以及姐姐的支持。何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件很有爱心的事,我肯定会支持她的。她自己都能作出这个决定,难道我们会不支持她吗?”然而对于思想相对传统保守的父母、公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思想冲击。经过爱红和志红的讲解开导,父母公婆也转而支持她这一决定。
爱红在网络上搜索到深圳红十字会接受身后捐献遗体、内脏器官、眼角膜的信息,她马上打电话联系深圳红十字会。爱红原本是想捐献整个遗体的,她认为,自己年轻的身体如果用于研究,或会对医学研究有所贡献。但因为目前跨地区捐遗体的手续、程序等各方面还没完善,所以她决定捐出眼角膜。随后,爱红通过传真与深圳红十字会签署了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协议。
爱红一家人向来做事低调,签署协议后,她和家人并不打算将此消息告诉太多人。何欢向朱一玲说起此事,是因为他对网络上的信息不放心,担心协议是假的,因此,他想请朱一玲帮忙鉴别一下。恰好深圳红十字会眼科专家姚晓明博士是朱一玲的老同学,朱一玲打电话向姚晓明核实,确认协议是真的。何欢悬着的心随即放了下来。
爱红也曾向朱一玲提到捐献眼角膜的事。她说,人总有一死,死后将有用的东西捐给有需要的人,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姐姐志红也向记者说,如果更多的人像妹妹一样乐于身后捐献身体器官,那么更多的病人将获得康复机会,世界将更加光明,更加美好。
她让光明在世间得到延续
前日中午12时许,已昏迷了两天的爱红怀着让世界更加光明的美好愿望,平静安详地走了。受姚晓明的委托,深圳眼科医院眼库技师袁凤波当天下午赶到勒流医院,成功摘除了爱红的一双眼角膜,实现了她生前的夙愿。
“她眼角膜的质量不错,用于临床的话,可让2~3个人受益。”袁凤波说,目前全国的眼角膜供体缺口非常大,尤其是进入7、8月份以来,排队等待移植眼角膜的病人特别多。
昨日下午,家人把爱红的骨灰撒在位于深圳市吉田墓园内的“光明树”下。从此,爱红长眠于这棵大树下,与清风朗月、蓝天白云为伴,与绿树小草为友。
今日,爱红的眼角膜将移植到有需要的病人眼中,她的光明将在世上得到延续。她那大爱精神,和那年轻美丽的容颜,也将永驻世人心中。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