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族肯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16154634
本馆由[ 陈申林 ]创建于2016年04月05日

陈族肯同志的一生

发布时间:2016-05-30 21:06:55      发布人: 陈申林

陈族肯同志的一生

陈族肯同志生于1934 年3 月16日,于2010 年5 月16 日1 时零6分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7 岁。

陈族肯同志他成长在一个革命家庭里,是一名无产阶级坚强的革命战士。1942年朱曼平同志领导的闽粤边委员会,其机关驻地在平和县小芦溪东溪顶夯,他家便是机关办公场所。其父陈明好、其母叶槽、其叔父陈海澄都是游击队员,负责筹集军粮和送信工作。陈族肯同志一家人的革命事迹,被写入《 峥嵘岁月》、《烽火征程》里。陈族肯同志从小就受到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响,热衷于革命工作,为闽粤边委员会放哨、送信,在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谭震霖、朱曼平、刘永生、魏金水、卢叨、王直、熊兆仁等的教导下,使他很快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47 年陈族肯同志刚满14 岁,便加入革命队伍,党派他到广东省汕头陆军学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他被安排在闽粤赣边委员会工作。在朱曼平同志的领导下,他树立了革命理想,忠于革命、忠于人民。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贡献。
    1948 年,在永定县老吴仔与陈古老同志,负责电台的收发报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努力完成党交给他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几次用生命保护了电台。
    新中国成立后,他跟随刘永生、魏金永同志到福州工作。1952 年党保送他到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安排到龙岩专署机要科,在龙岩专署工作期间,他无私无畏、淡泊名利、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在工作中虽受到一些挫折,但正直刚毅的性格并没有改变。
   “文革”期间他受到迫害,蒙受不白之冤,与许多老干部的经历一样,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与当时“靠边站的卢叨同志促膝长谈,互相勉励,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保持一个革命者的本色。
    1979年,王直、熊兆仁同志到小芦溪视察老区工作时,他如实反映老区贫穷、落后的现状。王直老将军参加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时,根据陈族肯同志所反映的情况,写成提案,引起中央领导对老区工作的重视。党中央为让王直同志的提案能在全国各地实施,改变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要求省、地、县各级政府成立“老区办”,并拨出专款为老区人民解决用电、道路等问题,扶持老区人民发展经济,帮助老区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1984 年,陈族肯同志出席福建省老区工作会议,会间他向邱锦才同志反映:其本人和一些老干部因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尚未得到妥善安排的情况,得到邱锦才同志的重视。会后,邱锦才同志向省有关领导反映了情况,使全省一大批老干部陆续走向工作岗位。
    1985 年,陈族肯同志从永定轻工业局调入霞寨镇人民政府工作后,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廉政为民、大公无私的工作作风。不倚老卖老、不摆架子、不摆资历、团结同志。努力树立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为发展霞寨经济,构筑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1985 年,陈族肯同志离休后,热衷于家乡的公益事业,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余热。陈族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