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记者陆铿
陆铿(1919-2008),云南保山人,资深记者;原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陆铿晚年与夫人合影
陆铿晚年与夫人合影
专修班毕业。据说做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学生。毕业后任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号称是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在一次转播宋美龄园游会节日中崭露头角,被于右任、邵力子推荐,随盟军总部在欧洲战场采访。
他提到的与之有过交往或见过面的知名人物有诸如麦克阿瑟、马歇尔、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时已被盟军关押)、罗马教皇、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及国务总理陆征祥等等,更不用说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了。
抗战后,陆铿一度出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社会地位不低。在此期间他在《中央日报》上"揭露"孔祥熙、宋子文贪污外汇美金,轰动一时。并在蒋介石面前痛阵利弊,还拒绝透露消息来源年。1948,南京政权有过一次"竞选副总统"的活动,陆铿做为竞选人之一于佑任的发言人,在讲台上与竞选对手李宗仁的发言人程思远PK,唇枪舌剑,风头劲健。
1949年4月,陆铿在广州创办的《天地新闻》中准确预测出解放军渡江地点,被"国府"当局以"通匪"之嫌关入监狱,所幸于右任、阎锡山出面斡旋,两个月后得以出狱。这两个月的监狱生活使得陆铿有了"坐过国民党的牢"的资历。
1949年4月时,解放军已饮马长江,锐不可当。南京国民政府"迁都"广州。风雨飘摇之中,阎锡山于6月10日在广州正式担任"行政院长",处于"入阁拜相,主宰朝纲"的地位,已出狱的陆铿被内定为"内阁发言人",地位不一般。
陆铿出狱后由香港转道日本,半年后的1949年12月,陆铿飞抵昆明,理由是来接自己的漂亮老婆。那时正逢云南地方实力派人物卢汉在昆明宣布起义(12月9日),拒绝起义的国民党第八、第二十六军奉蒋介石之命向昆明发动进攻,卢汉与中共昆明市委(时已半公开)组织当地人民力量奋起抗击,战斗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陆铿与阎锡山"内阁"的密笃关系当然使他此刻的昆明之行令新政权疑窦重重,被怀疑"代表阎锡山接管云南",即遭逮捕,再入牢房。陆铿这次进的是"云南王"卢汉的牢房,卢汉已经起义,此牢房顺理成章归于共产党名下。陆铿于1954年获释,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可见这个"阎锡山内阁发言人"的牌子还是管用的。但1957反右开始后又沦为右派,戴顶历史反革命帽子再次入狱,关押至1975年。那年中共全部释放国民党在押人员,陆铿做为其中之一,再获自由。在共产党牢房中共计渡过了22年的光阴。
在当今社会主流文人墨客的笔头子下,凡是当年坐过共产党大牢的,都是"伟、光、正"之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品格高尚、人类良知,并且统统都是被冤枉了的。陆铿当然算在此列。但是切记,陆铿案始终没有"平反",不是想像中的"冤假错案",他仍然还是"特赦人员"。
当时我党政策依据毛主席指示精神,明确特赦人员可以申请移居境外,并且来去自由,发给路费。十分大度。陆铿特于1975年申请移居台湾。但陆铿在港澳台地区并无亲属,不符合当时申请移居的条件。后来有关方面努力,并考虑陆本人在海外朋友多,影响大,如引导好了可能对大陆有利等因素,遂与其余五十余人一同上报。公安、国安部门还专门另报《关于陆铿去港具体安排的请示》,涉及其去港生活照顾等事宜。陆铿于1978年4月30日去了香港。陆铿去香港后曾应邀回内地访探,国安部长凌云请他吃饭,席间,他提出想见因间谍罪被软禁于北京双榆树的香港著名老报人罗孚,凌云居然一口答应,第二天两人即见面。可见当时大陆对陆铿很是客气。
1984年,中共港澳工委书记许家屯托人以祝寿之名送给陆铿10万港币贺礼,遭陆婉拒。陆铿与许家屯素有私交,对许的诸类善举铭记于心。
1990年他协助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赴美,被内地禁止入境,直至2007年3月才获准以探亲名义返回云南老家。
1984年,旅美作家江南(刘宜良)因写作《蒋经国传》被杀害,陆铿在采访江南的活动中与江南遗孀崔蓉芝相识、相爱。
陆铿患老人痴呆症,崔蓉芝一直在身边照顾。陆铿之前就因传出因为肺栓塞,昏迷10日,医院曾发出病危通知,他的弟弟和3个子女都赶到医院。
2008年6月28日病逝于旧金山,享年89岁。
2009年8月21日,按照陆铿回乡安葬的遗愿,其骨灰安葬仪式在昆明举行,墓碑上刻"中国一记者陆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