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月走了留下了眼角膜 希望他人能看到美丽的扬州城
“卢月,我知道你一直想回到学校,回到这个有梧桐树的地方,回到那个你总坐在第一排的教室。如果人真的有灵魂,你会不会来看看这个收藏了你美好青春的校园,看看今年又一次绽放新绿的梧桐树林……”扬州大学农学院2011级学生卢月,在和白血病“战斗”了4年后,今年4月中旬离世。病榻上的她不忘学业,两度回到课堂,想着能尽早毕业回报所有帮助她的好心人。卢月生前留下遗愿:捐献眼角膜,希望有人能用她的眼睛看到美丽的扬州城。
1
身患白血病
坚强好学,两度回到课堂
如果没有生病,此时的卢月应该已经毕业一年了。2011年,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扬州大学农学院,成绩名列前茅的她在大一暑假期间,就留校进入导师课题组学习。
然而,2012年8月,她突然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这么年轻,多少美好的事情等待着我,病痛打不垮我的!”坚强的她为了继续学业,积极配合治疗。2014年9月,经多方治疗后病情趋稳,卢月便以“新生”的身份回到校园学习。2015年3月,卢月在骨髓移植配型失败后,瞒着医生第二次回到课堂,在坚持上了一个星期的课程后,感到力不从心。
“我想早点好起来,早点完成学业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好心人。”采访中,她曾经这样回复记者。“每次上课她总是来得最早,坐在第一排,很认真地听你讲课、记笔记。”卢月的一位任课老师告诉记者,每次上课,卢月都是精神状态最好的学生之一。
虽然无法坚持在校学习,可是卢月却向同学借来了书籍和资料。“每次化疗后身体都很虚弱,但她仍坚持把同学们整理好的笔记看完。”卢月的妈妈告诉记者,除了吃饭、睡觉和接受化疗,剩下的时间,卢月几乎全部花在了看书上,她希望尽可能不去上课也能跟上学习进度。
“我想和现在的班级同学一起毕业。”卢月曾说。为了助力她的求学梦,学校开展“课堂传递”活动,并设置“家庭考场”,由学校派出老师,专门将期末试卷送到她的手中。为了能让卢月“听”到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农学院农信1202班的学生组成爱心笔记传递小分队,他们每个周末都会将本周的课堂笔记通过网络发给卢月,虽然卢月身在医院,却依旧能收到来自于同学的“课堂快递”。
2
本报报道汇聚“爱心潮”
“援月”行动一直持续
卢月曾担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多次组织会员前往特殊教育机构从事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通过做志愿者帮助过许多可怜的孩子,现在我也体会到,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多么温暖和幸福的事情啊。”卢月曾说。
2012年11月,本报第一次报道了卢月的遭遇,那段时间,记者的电话响个不停,不断有好心人询问捐款渠道,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名字。
卢月的爸爸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的手机接到了很多汇钱的短信,帮助他们的人多,可直接联系他们的人却没几个,让他觉得很是过意不去。“虽然现在女儿走了,但是她获得了那么多的爱和帮助,她没有遗憾,我们也没有遗憾。”电话中,卢爸爸的声音有些哽咽。
卢月的故事不仅在扬城引发爱心传递,更逐渐被周边城市的市民所熟知。腾讯在扬州和江苏的官方微博“路边社扬州分社”和“路边社江苏分社”均对卢月的遭遇进行了介绍,并得到大量网友转发。而在新浪微博上,卢月的故事也被许许多多有爱心的普通人传递。
阳光安养中心的孩子一听说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大姐姐得了白血病,不到3天,就做出了70多只珠子卢月走了留下了眼角膜 希望他人能看到美丽的扬州城串起的“玉兔”,通过义卖为卢月筹款数万元。向往小学六(2)班的几十名曾经受卢月帮助的学生特意为她画了漫画、写了祝福字条,希望她尽快好起来。
为了能持续给卢月治病,扬州大学农学院的学生开展了多次“援月行动”,大学生或集体打工,或街头义卖,四年期间,共捐款20余万。
对于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卢月一直都很感激。“将来,我会尽自己最大力量去帮助像我一样的人,因为我知道绝望真的能摧毁一个人,他们需要帮助。”
3
想捐眼角膜给扬州人
希望有人用它看美丽扬州城
“医院里有个阿姨曾经问我,像你们这样,在最好的年纪却遇到这样的事,真的不知道你们该怎么撑过去。我只能说各自有各自的命。该怎么走,就怎么走。”这是去年3月,在知道配型失败后,卢月说的话。
2015年7月,卢月病情第四次复发、恶化;2016年4月高烧不退,没有治疗成功性;4月12号上午,收到了她病重的消息。13日下午,扬州大学的老师特地来到南通的医院看望她。
那个时候,卢月已经被安排到无菌隔离房,她的肺功能退化严重。对她而言,微笑和说话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她还是表达自己想要捐献眼角膜的愿望。“我想捐献给扬州的市民,我热爱扬州,希望他人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美丽的扬州城。”
得知消息后,学院多方打听医疗机构和红十字会,决心帮她实现最后的愿望。但遗憾的是,因为病情特殊,她的愿望在几经努力后未能实现。正当学院打算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圆”她一个梦想时,她却笑着对前去看望的老师讲,她的父母已经告诉她不能捐献眼角膜的事实了,但她可以接受命运带给她的任何馈赠和安排:“校园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闭上眼睛后,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望’到那梦想最初的地方。”她的话语,让在场所有人眼眶湿润。
今年4月15日,卢月最终离开了大家,离开了她无比留恋的校园。“生命有时脆弱得如一闪而过的流星,转瞬即逝,但瞬间的美丽依然会让无数人惊喜与感动。”卢月在《生命是跌宕的曲折中》一文中曾写道:“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