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优秀青年志愿者、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常玛丽
本报记者 张洪宁 实习生 葛春红
她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省吃俭用,乖巧懂事;她是一名阳光开朗的大学生,成绩优秀,关心同学;她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毕业后毅然放弃家里为她安排的工作,远赴重庆贫困山区志愿服务……不想,今年4月7日,善良、富有爱心的她与同事到贫困点酉阳县考察,返回途中不幸罹难。这一天,距她23岁生日仅有两天。
她,就是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2008级毕业生常玛丽。
优秀的志愿者
2011年7月,善良、富有爱心的常玛丽积极响应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重庆市秀山县林业局工作。潮湿炎热的天气、没有空调电扇的宿舍,让这个北方小姑娘体会到了艰辛的滋味,但她从未叫过苦,更没有退缩。
朴实勤俭、热情开朗、踏实努力,是常玛丽留给同事们的印象。“7点起床,7点半到单位,每天雷打不动。然后一个人打扫办公室卫生,分发全单位报纸,整理文件资料……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得非常好。”“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单位,无论晴天雨天,从不迟到、早退。就连唯一的一次生病,也只请了一天假,第二天空着肚子也坚持上班。”“乐于帮助、团结同事,大家都非常认可她。”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常玛丽非常关心当地的失学儿童以及贫困留守家庭的情况,与身边数名志愿者自发组织开展了阳光扶贫活动,利用休息时间遍访大山深处20多个村落30多个贫困家庭。同时通过网络在家乡保定市高阳县发起慈善募捐活动,为秀山的贫困家庭及孩子们募捐了数千元善款及500多件衣物。此举在秀山和高阳引起了强烈反响,常玛丽也因此成为两地的“阳光使者。”
今年4月7日,常玛丽跟同事到一个深山贫困点考察扶贫事宜,返回途中,不幸发生了!汽车在盘山公路拐弯处发生侧滑,冲进了20多米的山涧中,常玛丽当场停止了呼吸。
爱笑的好同学
浅浅的酒窝、圆圆的脸、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照片里的常玛丽一如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她特别爱笑,每天都乐呵呵的,就像个小男生。”想起一起度过的美好的大学时光,她的室友葛勤不无感慨。在葛勤眼里,常玛丽总是扮演着快乐天使,“玛丽是我们宿舍的老三,更是大家的开心果,经常讲笑话或搞怪逗我们开心。”葛勤回忆,玛丽其实是个特别细心的女孩,舍友生病,她买药、打饭,跑前跑后,悉心照顾。一次,几个舍友一块去游泳,当时葛勤没有泳衣,一个人坐在岸上看大家玩儿,事后常玛丽便买了一身泳衣送给她,让葛勤感动不已。
“活泼,上进,特别有爱心……”这是常玛丽留给辅导员高磊的印象。同学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学校组织公益活动的时候,都会见到她的身影。2009年,系里组织学生去河南山区写生,爬山时,一位女同学因天热突然休克,常玛丽第一个跑过去抢救; 2010年秋天,学校号召大家为一名重病女同学捐款,她积极响应,从自己省吃俭用的生活费里捐出100元。“西部山区遥远而且条件艰苦,大部分同学都不愿意去。但玛丽表现特别积极,一趟趟往我办公室跑,咨询报名和录用情况。她说去西部志愿服务一直是她的梦想。”
在校期间,常玛丽还先后四次献血,每次都是400毫升。她在第一个献血证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的爱很渺小,但众志成城。”
懂事的乖女儿
“只要她放假回来,我就轻松了。做饭、收拾卫生、帮我们打理店里的生意,什么活儿都干。” 玛丽的妈妈念叨起女儿,总说玛丽就是自己的一只手。
“这孩子只会操心别人,从来不想自己。每次出去旅游都会买东西给朋友和家人,却从不给自己买。我病了,她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特别担心。可她在秀山工作时把头磕破了,却一直没说,怕我们担心。” 在父亲常东彪的回忆里,懂事的女儿让他又骄傲又心疼。
一心想给他人温暖的常玛丽,出生在保定市高阳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家电经销商,家里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但玛丽从小就很节俭,从不乱花钱。“衣服大都几十块钱一件。她特别想买一部智能手机,两千块钱嫌太贵,到最后还用着自己那部存话费获赠的廉价手机。”知道秀山那里条件艰苦,常东彪特意多给女儿一些零花钱,但她不舍得花,一直攒着。“在秀山,每个月只有600元的工资,可回来过年时还给我们买了一堆东西,临走又给她奶奶和姥姥各500元。”说起这些,常东彪的声音哽咽了。
女儿毕业前,常东彪就已经为她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公司安排了工作。当玛丽提出要去西部志愿服务时,起初常东彪夫妇并不同意。“毕竟离着太远了,条件又那么苦,又是一个女孩子,我们不放心呐!但玛丽说她的志愿就是服务西部,能够体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拗不过女儿,他们只得遂了她的心愿。2012年春节,玛丽告诉父母想再续签一年,继续在秀山志愿服务。实在心疼和担心女儿的父母这次没有点头。玛丽就这样怀着心事回秀山去了,谁知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爱心长留人间
常玛丽,这个22岁的女大学生,用自己阳光般的笑容以及温暖、无私的大爱,完美诠释了“青春无悔”的内涵,也把爱永久地留在了她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她的故事感动了秀山的百姓,感动了母校广大师生,感动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感动了全社会。
玛丽去世后,秀山县政府、林业局及相关部门为她立了碑,并撰文纪念,让更多的人缅怀她。秀山县林业局局长易传光亲自选了一棵皂角树树苗,托志愿者送到高阳,种在玛丽的墓前,以纪念她热心服务西部建设的事迹。她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河北经济日报》、《燕赵都市报》、《保定日报》、《保定晚报》等多家媒体及数百家网站给予了宣传报道。常玛丽被共青团河北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追授为“河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员”,同时当选为4月份“河北雷锋”。
“这么好的同学,就这么走了!”常玛丽的离去,让熟知她的老师和同学深深地感到痛心和惋惜。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广泛宣传她的先进事迹,在全院掀起了向常玛丽学习的热潮。
保定高阳一位网友表示,决定将阳光扶贫活动一直办下去,定期为秀山的贫困家庭募捐,用这种方式纪念玛丽。
志愿精神永存
常玛丽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秀山20多个山区小学里建起图书室。女儿突然离世后,常东彪决定帮女儿实现这个愿望。7月3日,他专门赶到重庆秀山,出资建起了图书室,并决定长期维护。他同时接力女儿参加的公益活动,要继续把“阳光扶贫”事业发扬光大,以告慰女儿在天之灵。
与她在一起在秀山工作的志愿者杨志风回忆:“玛丽是我见过最阳光、最可爱的女孩。为走访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她曾经坐三个小时的汽车,再坐一个小时摩托车,最后又步行一个小时才到达受访人家里。她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会沿着她的脚步一直走下去!”
“在她身上,我再次看到了我们青年志愿者的激情和责任”,衡水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艺术系毕业生苏志磊,目前在重庆志愿服务已两年,常玛丽意外遇难,让他感触很多,“志愿者去西部不仅仅是体验生活,更是给那里的人们送去爱和希望。我相信,秀山的人们,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个善良可爱的女孩。”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纷纷在校园BBS留言,怀念他们可敬可爱的校友。艺术系2008级的小夏同学说:“志愿者活动与利益无关,志愿服务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常玛丽是学校的骄傲,也是我们大学生的榜样!”
(责任编辑:wa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