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98974426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5月06日

林增平史学贡献

发布时间:2012-05-06 15:37:42      发布人: 爱无止境
     林增平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对中国近代通史的编撰和通史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上。   中国近代史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逐步形成的。建立和发展学科新体系是这段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最重要的成绩。在这个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林增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新编写近代通史,对它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35岁那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上、下册),61万字。该书从鸦片战争写到五四运动,分为1840—1864年、1864—1901年和1901—1919年三个时期。分别列为三编,每编之下又分若干章,均系以年代的起讫界限,作为该一时期内的不同发展阶段。全书力求充实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基本上如实表述了中国人民在各个阶段上从事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同时对于各个重要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情况和思想文化也作了适当的概述,从而展示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    林增平对中国近代史学科的贡献最集中地体现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上。   早在50年代林增平编撰近代通史的过程中,就较多地注意到了辛亥革命的问题,贡献最大、最值得称道的是《辛亥革命史》的编撰。在辛亥革命史研究领域中,林增平在孙中山早期思想、兴中会的性质、同盟会的创立、立宪派的功过、会党与新军的作用以及宋教仁、熊希龄、黎元洪等辛亥人物的评价诸方面都提出过很有影响的独到见解。   林增平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研究的系统见解主要是:我国虽然早在明朝中叶就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封建制度的某些不同于西方的特点,特别是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与欧洲中世纪中期兴起的城市存在很大差别,因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没有产生过如同西欧那样的市民等级。至于肯定立宪派和革命派分别是资产阶级上层和中下层的政治代表,不是以若干资产阶级人士对立宪对革命所持的态度作为依据,而是因各自的主张、纲领或章程、宣言之类及其成员所进行的活动,确属体现了整个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中下层的利益、意愿、要求及其所要实现的任务。事实上,清末革命党人中,本人是资本家或出身于资本家的是极少数,绝大部分是新式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士,怀着拯救祖国、造福同胞的宏愿而投身革命的。他们根本就不曾想过要去为资产阶级谋利,只是被时代潮流推到前沿去担负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他们与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分子毫无共同之处,若把二者等同起来,将有损于他们的光辉业绩。林增平曾吁请史学界应对这类误解加以澄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