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我的父母二位老人(1)
我们兄弟姐妹的祖籍在辽宁省辽阳县沙岭区龙湾乡新背河村。由 于生于战乱年代,生活动荡不安。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下 的东北大地,人们到处流离失所,为生活和生存而到处奔波。我 的父亲是 1938 年 3 月从老家来到赤峰的,于 1941 年与母亲结婚。 当时父亲在赤峰绵羊改良场当技术员,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 担,我们家在赤峰一直生活到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我父 母带着三个孩子来到现在的吉林省通化市(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 弟弟和一个妹妹)投奔姥爷姥娘。父亲当时在通化县(通化时为县) 日报社编辑部任校对员,在那生活了一年多时间。1947 年 4 月全家五口人回原籍务农,生活依然很艰辛。1948 年 5 月,父母携子女来到沈阳,谋求生路,从此在沈阳扎下了根。 父亲挺喜欢学手艺,尤其喜欢无线电。凭着自己的努力,逐 渐熟悉了无线电这门行当。当时城市中使用的都是日本生产的再 生式收音机,线路并不太复杂,只要用心努力学,还是可以学会 的。凭着这点手艺,从沈阳解放前(沈阳是 1948 年 11 月 2 日解 放的)的 1948 年 5 月开始,做起了无线电器材的生意,成了沈 阳首批无线电摊贩中的一员,一直干到 1952 年7月(当时我们全 家六口人,我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从 1952 年 7 月开始,父 亲跟人合伙开起了一家小电社--大西电社,从事维修、加工各种 电器的业务。店铺就座落在沈河区大西路天光电影院西侧约二百 米路南的街边。由于店中几个人的技术都比较好,也比较讲信誉, 生意比较好,维持家庭几口人的生活、供孩子们念书,还是可以 的(1953 年和 1955 年家中又添了两个妹妹,已成为八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