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上海站站长袁梦德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92641293
本馆由[ 回家 ]创建于2012年09月14日

伤离别

发布时间:2012-09-18 17:02:53      发布人: 回家
                                                  伤别离
                                                      周  斌
        (本文同时刊于周斌的博客)
         他的身体静静地躺在我两米之外,而他的灵魂却已去往遥远天国......
       上一次见到他,是11年前的事。那时候,他是《中国青年报》上海记者站站长,驻地就在我办公室旁边。由于采访任务多,加上我们办公地点远在上海西端的虹桥,所以他不常回到驻地。有时候来,在闲暇之余,便到我的办公室里坐坐,喝喝茶,聊上几句。
       他比我大11周岁,似老大哥般帮助、呵护着当年正值青年的我们,当我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只要找上他,他一定会全力以赴帮助解决。作为记者,他并非科班出身,1972年中学毕业后进模具厂当工人。由于热爱写作,五年后被选拔到团刊做编辑,次年作为专职通讯干事参与了《中国青年报》筹备复刊及上海记者站重建工作,1986年开始担任上海记者站站长,直到今年9月13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期间,他曾有近两年时间担任上海青年报社的总编。
       我和他,是不会经常见面的朋友。我在十年前离开原来单位后,彼此忙在不同的江湖,但逢年过节总会发短信互致问候。期间,他也曾有过两三件小事需要我帮忙,事情解决后,只需互通一个电话就行了,完全不用其他形式表示。由于工作性质、职业经历等原因,他的交际面非常广,完全可以在上海做到“呼风唤雨”,但他却极其平和、谦逊,姿态可以“低到尘埃里”。但正因如此,三十年来,他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在所有认识他的人们中享有极好的声望和口碑,甚至影响着许许多多目前职位、名气远远高于他的政府官员、社会名家。
      一如他的秉性,追思会“简约”到了极致,仅仅只有两项议程:默哀和告别,没有来宾介绍、没有单位致辞,也没有家属答谢。所有来宾领到的是一枝康乃馨、一份生平和一张当天的《中国青年报》,报上有一篇追思文章《朋友--一生一起走》。现场没有嚎啕的哭声,只有自发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朋友静默地从他身边最后一次走过,在脑海中回忆那些曾有的共同时光......
       我始终在想,需要怎样的为人,才会无需觥筹交错就能换来肝胆相照?才会无需权高位重就能被人深切怀念?他告诉了我答案,那就是:处世要是非分明、待人要宽厚仁慈、对己要朴素低调。这样“有温度、有质感”的人,当下社会中尚存多少呢?
       如此一念,不由悲从心中来。
       他,名叫袁梦德,享年57岁。愿他往生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