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小刚
一
半月前,他在弥漫着安逸和闲散的宽窄巷子前,向我颔首微笑。阔别三年,小刚依旧如天使般灵动。在生活气息沛然的成都,我默默想,未免僧侣为之恋俗,尼姑为之思凡。热爱生活的小刚,在天府之国才是如鱼得水。
川菜、梅子酒、宽窄巷子、锦里,我努力让自己还原那天的每一个细节。我难以忘怀他和怀智执意地领着我,在锦官城街头遍寻四川特有的小樱桃。“一定要尝一尝,北京是吃不到的”,他倔强地说。
老友相见,推杯换盏之余,未免会调侃“感情走势”。“现在感情怎么样”,我略带着坏笑问他,他在我眼里总如长不大的孩子,当脑海里浮现他一本正经牵着爱人的手、呢喃倾诉的画面时,我总会莞尔而笑。“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书吧”,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除非北京的某某愿意和我在一起,我才会考虑”。我欣然允诺帮他转达爱意,当然,我清楚这是他一贯“顽皮”的回答。
挥手惜别,我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蜀道虽难,等你有喜事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他站在斑驳幽暗的灯影下,抿嘴一笑。
青春之别,没有泪痕和伤感,生命之美才蓓蕾初绽。
二
当我正沉浸于博物馆的谧静,手机闪出一条短信,“小刚昨晚不幸遭遇入室盗窃行凶,离开了我们”。内心一阵隐痛,慌乱间致电小刚的室友,得到确认后,顿时无语凝噎。
我默默打开他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梵高的星空,为精神疾病所扰的梵高笔下,星空是如此扭曲、瑰丽,让人为之惨然。
一条条读着他生前发布的微信,洱海、九寨沟、三星蝶、天竺葵、五色梅、唐诗宋词,他是如此深爱着一切和美好相关的事物。他犹如童话里的小精灵般,纯真无邪、善良友爱。每当想起他,我头脑中总勾勒这样的画面,他在花丛里拈花微笑,自在徜徉。这是从灵魂散发的气质,就如荷尔德林笔下,“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我无法忘记,他拿着单反四处采景,回来一丝不苟地调整相片色调的专注。他偏爱暖色调,温暖阳光打在花瓣上,散发着春天的味道。
毕业前,他俨然成为我的“御用摄影师”,一起狂拍毕业照。而我微信的头像,正是在凤凰岭游玩时他信手抓拍。
我知道,他正策划着新的旅行,设计属于自己房子的装修,琢磨着怎么和恋人约会。二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纪啊!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他的微信签名写着。
斯人已逝。微斯人,谁与归。
三
正如史铁生所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生是偶然,死亦偶然。生命的偶然,让人类生存充满着荒诞,而在多重转型的中国尤为明显。
永远在路上,甚至一切还得重来,但生命的顽强、爱,却深深打动着我们。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即使生活充满着荒诞,但依旧值得我们过活,值得我们敬畏。
小刚的意外辞世,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这种力量。愿余生好好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是日小刚于成都火化。
振宇谨识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