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名飞虎队队员吴其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85624427
本馆由[ 孝感动天 ]创建于2010年10月19日

被遗忘的英雄——访飞虎队老战士吴其轺

发布时间:2010-10-19 10:20:52      发布人: 孝感动天
www.419100.net 2005-8-14

在飞虎队,他参加空战上百次,三次被日军从飞机上打下来,年老时,一双伤残腿踩三轮车他艰渡余生——

一个被遗忘的“飞虎”英雄——访“飞虎队”老战士吴其轺

作者:唐  维

    说起飞虎队,更多的人想到的是陈纳德和美国飞行员,却不知在这支虎啸长空的部队中,战斗着一大批归国华侨和大陆本土的飞行员、机械师和地勤人员。战斗机飞行员吴其轺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杭州市文三路某小区一个简陋的家舍里,吴老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已经逝去了六十多年的故事。

——十八岁入空军学校,毕业时被蒋介石授予佩剑,成为一名飞虎队员

    吴其轺,1918年出生于福建闽清,12岁到青岛投靠亲戚,曾在青岛、北京等地读书。1936年,吴其轺进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学习,学校在战争期间往往是流动办学的,最后他和同学们一起到了昆明。1941年1月5日,在重庆歌乐山举行毕业典礼,受到校长蒋介石的接见,被授予佩剑,后编入中美空军混合团战斗机大队(又称空军五大队)二十六中队,进驻当时中国空军的摇篮——芷江机场。在芷江驻军期间,吴其轺衔至中尉,官至分队长,统领过七架战斗机。

——吴其轺升空执行任务800余小时,参战上百次,但他绝少提自己的战功,更多地是对战争残酷性的回忆

    吴其轺在芷江空军基地驻扎了四年多,期间他在空中执行飞行任务达800余小时,参战上百次。曾四次飞越驼峰到印度接新飞机,参加过对长江、湘江日舰的轰炸;突袭过百螺矶、南京、汉口、桂林等日军占领机场;打击过运动中的日军和固定军事目标。在采访中,吴老总是对自己的战功一带而过,更多的是讲述战争残酷的一面。

【三次被日军击中死里逃生】  第一次是1941年6月22日,刚毕业入伍的吴其轺和战友驾驶毫无作战能力的六架教练机,在执行从成都飞往广元的疏散隐蔽任务时,途经岷江一地名为快活林的上空与4架日本神风战机相遇,在岷江离江面40米高度被击中落水,他的臀部、腿部受伤,幸被老百姓及时救起。第二次是1943年初,他驾驶P51战斗机对湘潭的日军目标进行打击时,被日军防空炮火击中,飞机身中数十弹,但他仍然把飞机飞回芷江机场,美国飞行员见了,吹嘘说:“你看我们美国的飞机质量有多好,飞机被打成了马蜂窝,还照样飞,多棒!”同时,对吴其轺更是竖起了大拇指。第三次是1945年4月12日,在对武昌火车站日军地面部队进行打击的行动中,他的P51战机引擎被击中失灵,迫降在离芷江120多公里的辰溪县境内一条小溪的沙滩上,着陆后被当地村民用轿子抬回家,住了两天,吴其轺徒赶步往芷江基地。在离芷江40多公里的怀化,他幸运地搭上一辆货车,终于在17日回到芷江机场。至今在美国空军的档案中,仍然保存着吴其轺这几天里的失踪记录。

【达尼上校开枪杀了自己的战友】  1943年秋的一天,中美空军混合轰炸机大队(又称空军一大队)一名美军飞行员驾驶一架B25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中弹,在飞往昆明途中,迫降芷江机场时冲出跑道,机身翻转起火,而飞行员双腿被飞机死死压住,大家看着他被火烧的痛苦样子,无计可施,有人提议将其双腿砍断救出来,这时,大队长达尼上校一语不发从腰中拔出左轮手枪,“叭!叭!”两枪,打死这名飞行员后,达尼上校流着泪水将自己的军服脱下来,连手枪一起丢进了大火,转身到军事法庭自首:“我杀人了。”在场的战友都跑到法庭给达尼上校作证,说当时就是上帝的手也无法救出那位飞行员,结果达尼上校被判无罪。吴老说,经常看到朝夕相处的战友转眼间阴阳相隔,那种痛苦几十年了还在心中隐隐作痛。

【卢伟英被日本人当活靶打死】  卢伟英,广东人,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中,飞机中弹起火,卢伟英只好跳伞,卢伟英在空中随伞飘去,突然被日机发现,飞了过来,对着卢伟英一梭机枪子弹,飞过去后绕回来又是一梭子弹,卢伟英前胸后背被打了十多个窟隆,真惨呀。讲到这里,吴老脸色铁青,激动地说:“按国际惯例,飞行员跳伞了,已失去自卫能力,是不能再开枪了,但日本人却杀死了卢伟英,这只能说明日本鬼子绝灭人性,野蛮残忍。”

【胡宝中的头不见了】  胡宝中,也是广东人,成为飞虎队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一次,他驾驶P51战斗机同战友们沿长江执行任务时被日军炮火击中而艰难返航,在接近芷江机场时飞机坠毁,胡宝中跳伞,但是伞没能打开,人飞速地摔向地面,待吴其轺等赶到时,只见胡宝中头朝下,脚朝上,深深扎进了稻田的泥土中,战友们将胡宝中拔出时,芬丫挥辛恕?BR>
    一阵沉痛的回忆后吴其轺对记者说,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他和战友们在九死一生的年代,依然充满着忙里偷闲苦中求乐的年轻天性。吴其轺所在的大队住在离机场很近的芷江七里桥一带,虽然住的是鱼鳞式木板房,比较简陋。但还建有球场、俱乐部等娱乐场所,女兵也很多,每天晚上在三个地方同时放电影。在下午离开机场时,大家看看通知,如明天没有任务,当晚就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美国人喜欢跳舞、喝啤酒、吹乐器,中国人则喜欢唱京剧、喝白酒,当然中美双方战友还有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看电影。

——芷江人民艰苦呀,但人非常好,对抗战的贡献很大

    芷江是湖南西部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城。吴其轺到芷江后,就听说芷江人民为修机场付出了几千人生命的代价。头两年,日本飞机经常轰炸芷江,经常整个城市陷入一片火海,损失惨重。那时,中美空军力量有限,为了避开日军大规模袭击,有时被迫临时将飞机转移到昆明和成都等机场。几次转移下来,老百姓也摸到了规律,一些妇女、老人手挎竹篮,在城墙上看见自己的飞机起飞后如果很久都不回来,则意味着日本人要来轰炸,就提前疏散到山里去了。当时芷江驻军多达十多万人,住房不够,空军的地勤人员基本住民房,芷江的老百姓总是把最好的房子让出来,蔬菜、粮食也是把最好的供应给部队。每每讲到这些,吴其轺总是深情地说:芷江人民苦呀,芷江人好呀,芷江人民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为降使飞机护航,“跟我们走”,日本人此时很听话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派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飞抵芷江请降。吴其轺接到命令,随中队长张昌国等前往岳阳上空为降使飞机护航,上午10点左右,在洞庭湖上空发现一架飞机向西飞来,一会工夫,已经看清楚飞机两翼悬挂着长长的白布条,此时耳边传来张昌国声音:“目标出现”。接着中方四架飞机都将机翼摇动,向日机表示我们是来护航的,不是来打你们的。吴其轺驾驶飞机,跟随张昌国在靠近日机时,拍了拍头,用大拇子向后指了指,表示要日机跟着在后走,此时日本人很听话,跟着张昌国驾驶的飞机向芷江飞去,其它三架飞机紧随日机后面护航。二十多分钟后,到达芷江机场,飞机绕场一圈,左转,对准跑道,依次降落。

——再困难,都挺过来了,捐赠几件衣物,能要钱吗?

    抗战胜利后,1948年,吴其轺赴美国进修战术,结业后去了台湾,但一直眷念祖国大陆,并希望回来为新中国建设出力。在香港中共地下党员曹日昌的帮助下,于1949年12月到达北京,进入解放军北京空军南苑机场工作,1950年3月因身体原因离开部队,被分配到杭州之江大学图书馆任馆员。

    1950年冬天,镇反运动开始,吴其轺未能逃过大劫,3年后无法通过政审被大学除名,并被送往劳动生产自救单位接受劳动改造,此后20年,他都在劳改单位度过。直到74年,56岁的吴其轺回到杭州,靠伤残的双腿踩三轮车为生。1979年,吴其轺被平反,恢复了政治名誉。

    直到现在,吴其轺和老伴以及儿孙仍住在陈旧窄小的房子里,摆设简单,生活清贫。全方位的搜索,也难觅当年的“飞虎印记”,但当吴老得知芷江建了飞虎队纪念馆时,立即与老伴一起翻箱倒柜,把他仅存见证飞虎队的一件飞行服内套、一件军裤、一个飞行旅行袋和一个用机翼制成的洗脸盆捐赠出来。当记者代表飞虎队纪念馆给予一定经济补偿时,吴老却不悦了,神情严肃地说:“再困难都挺过来了,这几件衣物是捐给纪念馆的,用作教育后人,我能要钱吗?”

    在回程的路上,吴老清瘦的身影不断晃动在记者的眼前,是的,这些走过抗战风雨的老人,他们的阅历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铭刻,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但在和平的阳光撒满人世,战争的痛苦正渐为人们淡忘的今天,真正又有几个人知道他们是英雄呢?

通讯:419100,中共湖南省芷江侗族自自治县委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