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桥梁专家劳远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82910767
本馆由[ 逝者安息 ]创建于2012年06月30日

劳远昌个人资料

发布时间:2012-06-30 08:35:59      发布人: 逝者安息
 劳远昌,1920年6月1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51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历任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钢筋混凝土教研室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的教学和研究,专于预应力混凝土计算理论和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建设,参加北京通惠河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铁路桥的设计与施工。20世纪50年代,他就参与指导我国第一孔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研制工作,并执笔编写了我国第一本铁路混凝土桥教材。在此后的三四十年里,不论是唐山地震后的艰苦岁月,还是年逾古稀的时日,他始终不遗余力,一直在推进预应力混凝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业绩:
    

    劳远昌教授是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他就参与指导我国第一孔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研制工作,并执笔编写了我国第一本铁路混凝土桥教材。20世纪80年代中期,劳远昌提出开展桥梁结构风致振动的研究,并与刘应清、尚久驷两位教授共同提出建设风洞试验室。从风洞的论证、建设到验收,从研究队伍的建立到该领域师资和研究生的培养,劳远昌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使得西南交通大学成为国内该领域最早和最具实力的研究单位之一。在劳远昌的指导下,他的研究生曾进行了混凝土桥空间计算、曲线箱梁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结构抗震防灾和结构风致振动等多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



获得奖项:
    唐山学院特授予劳远昌教授“唐山学院功臣”荣誉称号。

发表论文: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疲劳》、《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发展》等。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