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
1911年
武昌起义爆发,
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密谋响应。该营同盟会员杨彭龄、
张煌为密谋举事的中坚骨干,负责中下层士兵的发动工作。当时,姚以价虽然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一向同情革命,思想激进,在新军中职务较高,声望素著,因而被杨彭龄、
张煌等推为义军司令,姚也慨然应诺。
10月29日凌晨,起义正式发动。参加起义的八十五标一、二一营官兵在
狄村广场聚众誓师。姚以价声情激越地历数了清兵入关,肆虐中华,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的种种暴行,以及清廷腐败无能,外患日深,国事日非的情势。他大声疾呼:吾辈身为军人,理当奋起救国,与清廷决一死战,为亿万同胞雪耻复仇。全场官兵群情激奋,誓死杀敌。
姚以价随即下达了“攻占
太原”、“攻打抚署”的作战命令:
二、第一营由督队官苗文华率领,攻打满洲城;
三、崔正着率两队攻占军装局;
四、其余营队随本司令攻打抚署。
接着,他又宣布了四条作战纪律:
一、不服从命令者斩!
二、临阵后退者斩!
三、抢劫财物及奸淫妇女者斩!
四、烧毁教堂及骚扰外国侨民者斩。
命令下达和宣布军纪之后,起义部队即兵分三路向省城进发。拂晓时分,义军前哨即从
新南门(后改称首
义门, 旧址在今五一广场)破关而入,直扑巡抚衙门,驱散了抚署的亲军卫队,将巡抚陆钟琦,
协统谭振德乱枪击毙。
太原起义宣告成功,姚以价为
山西辛亥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太原光复之后,各路义军将领及上层人士齐集省咨议局,组成了
山西军政府,公推八十六标
标统阎锡山为都督。为防堵清廷派兵入晋,姚以价被
山西军政府委任为东路军司令,率所部民军前往
娘子关、固关一带据险设防。
统领第六镇清兵
清军统帅
吴禄贞也系老同盟会会员。他奉命率第六镇清兵及曹锟、
卢永祥等部由保定南下抵达
石家庄之后,即借“宣抚”之名,按兵不动,暗中却派老同盟会员何遂前往
娘子关与姚以价取得联系,由姚连夜电约
山西军政府都督
阎锡山前往晤谈,共筹大计。双方商定共组“燕晋联军”,以
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
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截断京汉铁路,直捣
北京。后因
吴禄贞被
袁世凯派人刺杀,“燕晋联军”失败瓦解。清廷另派
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督率曹锟、
卢永祥所部三万余人向
娘子关、固关一线发动猛攻。
当时,姚以价所部官兵仅两千余人,众寡悬殊,情势危急。姚以价一面派人向
太原告急,一面写信给
正定镇总兵徐邦杰进行策动,劝其弃暗投明,反戈一击。同时,指挥所部民军奋勇抗击,与清军在
娘子关下相持达两月之久。但因众寡悬殊,力不能支。而姚与
阎锡山又因意见不合,将帅不和。在此情势下,姚遂弃队而去,
娘子关落入清军之手。
娘子关失守后,三晋门户洞开,清军长驱直入,直逼
太原,
山西军政府仓惶撤出,由阎锡山、
温寿泉兵分两路向南北转移。形势急转直下。姚以价因任
娘子关弃队先走,受到时人的责难,被讥为“临阵而逃的败军之将”,留下了终身的污点。这也是辛亥之后,姚以价久居他乡,不肯返里的导因之一。
出走娘子关
姚以价从
娘子关出走之后,先到
武汉,转赴
天津,次年曾一度返回
太原。因姚一向恃才傲物,目空四角,
生性耿介,胸无城府,从不把
阎锡山放在眼里。在
娘子关作战时,即因与
阎锡山意见不合,影响战事,深为阎所忌恨。此次姚以价返回
太原,阎一面设宴请姚,一面又指使其御用文人在晋阳日报撰文,攻讦姚以价在太原起义时,借口有病,在率队攻打抚署时躲进医院;在
娘子关作战时,又弃队而走。同时又组织剧团演出了一个名曰《辛亥革命》的剧目,把姚丑化为一个手持刀片的鲁莽武夫。姚一怒之下,即踢翻宴席,砸了报馆,将报馆主笔门牙打掉。尔后,姚出城至
黄国梁公寓,打电话对
阎锡山说;我明天要到
北京,与我拿一万两银子来做川资。阎虽然十分不满,但因
姚系辛亥首义功臣,一时间奈何不得。再者见驱姚离晋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于第二天亲自带人将银子送到姚处,并假意挽留姚说:我把军务司长和师长的位子都给你空着,你愿干啥都行。姚当即答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老子不在你小子手下干事伺候,旋即离并赴京,在
将军府任职。
离京赴赣
当时总揽清廷军政大权的
袁世凯得知姚与
江西都督
李烈钧交往甚厚,送请姚赴赣,对李加以笼络。姚即借
机离京赴赣,被
李烈钧委任为总参谋长。不久,李在
江西发动二次革命,姚衔命北上,有所策动,被袁侦知,屡次派兵搜查其宅第。姚复离京前往云南,策动滇军反袁,任援陕滇军司令,积极参与
蔡松坡(
蔡锷)为首的护国战争。及至
袁世凯死后,姚又重返
北京。
直奉战争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姚参加讨伐
曹锟、
吴佩孚的活动,被任为
山西军讨伐司令官,授将军府晋威将军。1930年蒋阎冯大战爆发,姚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受命宣抚
山西,在韩复榘、石友三等部从事反间活动,策动韩、石所部包围大同,进攻
雁门关,使晋军侧背深受威胁。嗣后,被
南京政府授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以价毅然捐尽家资,只身赴
陕西县旅居,命其长子姚鸣第从军鲁北,坚决抗日,后在山东聊城战役中为国捐躯。
在旅居陕西期间,姚以价与中共领导人林伯渠相汉,对中共“捐弃前嫌,团结御侮”的主张亟表赞同,因而受到国民党右派势力的疑忌,于1941年六月被免去军事参议院参议之职。1945年九月抗战胜利后,始授于陆军中将之衔。为避蒋介石特务的迫害,姚于1946年又迁往
兰州,寄居于名士水楚琴的花园,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时有过从。
解放战争开始后,姚又回到陕西豳县,不久患病,入西安医院,于1947年2月18日病逝,终年66岁。寄柩
卧龙寺,由
陕西当局在三晋会馆主持召开追悼会,南京国民政府于2月28日追赠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