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收购名画风波
《潇湘竹石图》为白坚夫老先生所收藏。白坚夫原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在北京风雨楼的古玩店中买走了苏东坡的两幅传世珍品:一是《枯木怪石图》;一是《潇湘竹石图》。前者是风雨楼主人从山东收藏者手中买来的,后者则是风雨楼的藏品。白坚夫早年留学日本,太太是日本人,他把《枯木怪石图》卖给日本人。这样一来,剩下的《潇湘竹石图》就更珍贵了。1961年,白坚夫由于经济困难,为弥补生活,决定把《潇湘竹石图》卖掉。为此,他曾经专程到上海,没有把画卖出去,后来又来到北京。他找到熟人、国家文物管理局文物处处长张珩,因为张珩能识别文物。白坚夫把《潇湘竹石图》拿给张珩看,希望能给他说个价钱。但是,有位鉴赏家认定这幅画是赝品。白坚夫一气之下,卷起画就走了。此时,白坚夫正处在无可奈何之中,听说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杨仁铠先生在京开会,杨是白坚夫的四川老乡。杨仁铠听了白坚夫关于卖画周折的事,就向他推荐去找邓拓。白坚夫很高兴,他说:“只要能找到个识真宝的知音,钱少我也愿卖。”
邓拓研究过画,自己也作过画,他对画不但爱好,而且懂得鉴赏。邓拓对苏东坡一生淡泊仕途,疾恶如仇的人品,非常崇敬,对他的画自然更怀有深厚的感情。邓拓抱着这样一个态度:苏东坡的画迹,从来只见书载,不见画卷。苏氏的真迹肯定是稀世珍宝,不管是真是假,都应当弄个究竟。正在这时,画家周怀民告诉邓拓,他家有一本日本出版的画册,其中印有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邓拓喜出望外,立刻赶到周家。邓拓仔细地端详着一张不足一尺见方的珂珞版印刷品,被这幅画吸引了。邓拓经过观赏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以及和周怀民先生对苏东坡画的探讨,对苏东坡画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就更加向往了。
一天,荣宝斋的画家许麟庐带白坚夫及《潇湘竹石图》来到邓拓家。许麟庐只介绍画,并不介绍卖画的主人。邓拓展开画卷,“隽逸云气扑面而来,画面上一片土坡,两块怪石,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山,涉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湘水相合,遥接洞庭,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怡。徘徊凝视,不忍离去。”
邓拓鉴赏良久,才兴奋地对白坚夫说:“你这幅画我也不能辨别真伪,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幅画的珍贵是毋庸置疑的,很有研究价值。我虽然十分喜欢,但是囊中也很羞涩,老先生你看准备要多少钱?””话音未落,白坚夫激动地说:“这是我的心血,由你保存我就放心了,关键在于我庆幸地遇到了知音。”邓拓说:“在中国古代绘画鉴赏的造诣上,我不过是个学生,完全是为苏东坡的艺术成就和他的气质所感召,入迷而已。再说,有古书记载苏轼流传在世的画迹就只《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两幅。若我能有幸珍藏一幅,乃我的幸事。”
由于邓拓对这幅画的看重,也由于白坚夫认为邓拓是画的“知音”,价钱很快就谈妥了,双方同意作价5000元。当时50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邓拓虽然有些稿费收入,但倾全部储存也凑不足这个数目来。于是,邓拓答应当即付给白坚夫2000元,其余3000元3天内全部还清。为凑足这笔钱,邓拓请来荣宝斋的经理和画师,忍痛从个人已有存画中,挑选出24幅,经画师作价,凑足了3000元。
为较准确地判断这幅画的真伪,邓拓还请来许多画家、书画鉴赏家一起研究和辨别。但是,树大招风,一幅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由邓拓收藏,一些政界的大人物,如陈伯达、康生,还有许多著名画家如吴作人、黄胄等以及邓拓的熟人萧劲光、傅钟等也赶来观赏。但是,邓拓买画的事,却得罪了一位权威,他指使一名不懂文物的干部,出面检举邓拓搞文物投机,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还是一位了解情况的当时的大人物派人查清此事,并由荣宝斋的王大山写成调查报告,送给刘少奇。刘少奇立即表示同意这个报告,从而弄清了邓拓买画的风波。
十年浩劫之后,1984年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一批文物专家,其中有谢稚柳、启功、杨仁铠、刘九庵、徐邦达等,对《潇湘竹石图》进行鉴定,确认邓拓保存并捐赠的《潇湘竹石图》是苏东坡的真迹。邓拓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保存珍贵文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