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碧是无奈的
因凑不齐治大肚病的5万元,重庆綦江龙胜镇的53岁村民吴远碧患病怀50斤腹水,她只能强忍病痛。为不连累家人,5月 8日母亲节那天,在九龙坡区石坪桥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她趁着丈夫深夜外出,举起手中的菜刀从自己的腹部猛划了下去,肚里50多斤黄水流了出来、湿了一地……主治医生李数恺称,吴远碧前后起码划了3刀,肠道也被划伤。
我们在为吴远碧的超乎常人自剖放腹水的勇气唏嘘叹息时,不得不反思一下造成她有如此悲壮举动的社会诱因。
吴远碧是无奈的。在两个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她就得了这个病,两个成绩原本不错的孩子不得不辍学。在之后的4年里,家里积蓄全部花光。这对一个靠外出打小工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最后一次检查,医生称要5万治病费,可此时,他们家已到了家徒四壁的地步。
不用说,吴远碧手中的这把滴血的菜刀,划破了农村医保的冰冷现实。当前的农村医保尚存诸多未尽事宜。之前有官员所称的 “我国已有8.32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还算不上啥成绩。农民是否看得起病,是否在抱肚喊痛之时能躺进病床,是新医改是否真正抵达成功彼岸的试金石。按目前大多数农村医保的报销规定,农民住院,报销比例还行走在一个畸型的阶梯上:本镇卫生院报销50%,县医院报销40%,市医院报销20%。报销比例稍高的卫生院,根本治不了大病,而基本能治大病的县级以上医院,病人却需承担过多费用。16日这天新京报上一则消息称,全国90%县级医院负债运行,推动医药费过快上涨。住院治大病,动辄就要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医疗费,即便能报销四成或五成,对大多数百姓来说,也只有无奈徒叹。
所以,我们要将新医改向纵深推进,使医改迈向成功之阶,必须要使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特别是九亿中国农民能尽快实现看病易。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使个人负担的看病费用与大医院看病费实现大幅下降。窃以为,要实现这种“双降”所缺的并非仅仅是钱,而是民本意识的全面归位。要改变当前医卫资源配制不公与财政投入失衡与失监的局面,需要国家进行伤筋动骨的意识革新,全面整合各方利益阶层的建议甚至批评,反思成因,制衡和监督后医改实施细则拟制者的“权力自肥”冲动,重新实现医卫资源的公平、良性、合理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