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03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09年11月09日

李文华为相声而生就的"蔫" 蔫蔫的才能光芒四射

发布时间:2010-01-09 17:05:4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却让无数人惦念着。八十年代的舞台上有了他和姜昆,多少由衷的欢笑声久久盘桓在人们耳际。姜、李搭档的表演,段段都充满着年轻人的激情澎湃,而李文华那张起皱的脸上,带着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李文华,人们把“蔫包袱”这个名词专门送给他,这是他莫大的荣誉。这个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在“蔫”里藏着机灵,他慢慢悠悠、无精打采的谈吐、那副再普通不过的嗓子,总是出其不意地迸发出幽默火花。李文华是为相声而生就的“蔫”,也只有在奇异的相声艺术中,蔫蔫的李文华才能光芒四射。

  代表作品有:《醉酒》《打针》《如此照相》《谈情说爱》《爱的挫折》《想入非非》《说一不二》《时间与青春》《鼻子的故事》《诗歌与爱情》《错走了这一步》《祖爷爷的烦恼》等。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的去世,引起相声界全体呜咽,常宝华、唐杰忠、赵炎等名家都用德艺双馨和低调好人来赞美他。昨天下午2点,姜昆在私人画室为李文华亲笔题写挽联。姜昆用“永葆工人本色堪称楷模;忠诚相声艺术一代宗师”来形容自己对李老的爱戴。

  姜昆:我拖延时间不看他

  昨天早上7点半,接到李文华长子发来李老去世短信的姜昆,第一个赶到李家吊唁,并安排相关人员布置灵堂、摆放花盆。“我感觉灵堂设在进门间太小了,不能委屈了李老师,所以提出改到大客厅里。李老师转院朝阳医院是我安排的,一个月前他表示要见我,但是我故意躲避了。我跟他的儿子虎哥讲,我跟李老师在一起时间长,他的心事我知道,我一定要拖一个月再去,我必须让老人多活一段日子。”姜昆说,5月5日他再也躲不过去了,就去医院探望了老搭档。李老告诉他,非常想见到老友唐杰忠、蔡兴林、陈连生、常祥霖和赵连甲。于是,姜昆在7号就安排老先生们来看望李文华。“果不其然,李老师心满意足后,今晨就辞世了,看来人是有念想的啊。”姜昆深有感触地说。

  回忆搭档5年的美好日子,姜昆直言李文华奠定了自己的艺术基础,其他合作者没有能胜过李文华的。“我的100多段相声都是在那几年创作出来的,他这个大绿叶始终任劳任怨地陪衬着我,帮我把稳舵不让我偏离方向。”

  唐杰忠:他的艺术学不来

  曾于5月7日探望过李文华的唐杰忠,直言两人是铁哥们儿。在电话中,唐杰忠回忆那天老哥儿几个探望李文华,对方的情况已经不太好,一直睁不开眼,偶尔会用点头、微笑表态。“我就跟他讲往事和作品中的一些精彩包袱,说到这些他居然振奋起来,忽然半睁开眼点头。老李的重孙就喊:‘老祖,你是想看看都谁来了吧?’让我们感动的是,李文华最后拿起笔写了几个字:谢谢大家。”

  李文华给唐杰忠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为人好、艺术好。“在他得喉癌后,我就搭档姜昆说相声,他始终鼓励着我。他的捧哏很经典,我总想去模仿,但是语言和动作效果并不好。”唐杰忠指出,李文华在相声中讽刺的经典语句,如“长眼睛那也是鸡眼”“没爱情那不行”等,他一说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招来掌声,而别人就说不出可乐的效果。“我赞成姜昆称他为一代宗师,这话不为过!”唐杰忠肯定地说。

  郭德纲:难忘李老栽培恩

  郭德纲的经纪人王海表示,早在德云社创业初期,在华声天桥演出时,李文华便去看过演出,如今在德云社内还保留着一张郭德纲与李文华亲切握手的照片。当时德云社还在艰苦创业时期,李文华前去看演出并表示支持,很大程度是觉得对方与自己有相似经历,同时很高兴相声又回归了剧场茶馆。“那是老早的照片了,那会德云社还是比较艰苦的时期。这么多年来,我们和老先生也一直有联系。”王海称,“凌晨我们就知道了李老去世的消息,德纲心里很难过。还是德纲的那句话,相声界再也死不起人了!”

  1927年生于北京。

  1946年进入兴平机械厂做喷漆工。

  1956年度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

  1962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

  1983年被确诊为喉癌。1985年实施了全喉切除手术,不能说话,被迫离开了他热爱的舞台。

  1985年被评为全国相声演员十大笑星之一。

  2008年7月13日,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2008年11月11日,北京举办正式承认李文华为马派艺术的传人的从师仪式,李文华实现了自己的最大愿望,成为马三立的一名弟子。在中国相声界的宗谱上正式成为第六代相声表演艺术家。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