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瑞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35876979
本馆由[ AbyssZH ]创建于2014年11月10日

追忆往事(2)

发布时间:2014-11-26 16:49:20      发布人: 红豆

老张,这是去年你带我去你们村参观时写的日志,那时我们多快乐,谁能想到一年以后我们却阴阳两隔——

2013年53,老张带我应邀来到了去年沧州市检察院曾经帮扶的这个小村——青县曹寺乡东王召村,老张是帮扶小组的组长,是我的另一半。从去年春天老张就说了让我到他们村去看看,我已经向往了整整一年了——
       
去年老张在这个村下乡近一年,这一年老张最多的话题就是他们村的建设,他们村的这儿呀“他们村的那儿呀的天天挂在嘴边,作为组长的他也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了这个村的建设上,走访座谈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下协调多方筹措资金为百姓打井修路......遇到困难时的焦灼忧虑,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兴奋,为村民打好机井修好路后的成就感与责任感都深深的感染着作为家属的我。分享着他的快乐,担忧着他的焦虑。于是我也总是打听他们村的事,翻看他的驻村工作日记,以期对“他们村”有更多一点点的了解。
    于是我知道了:这个村庄很小,只有
93户人家,310口人,有15名党员,在村里常住的只有200多口,还有100多口人在沧州或青县等地做生意。该村是个农业村有耕地800余亩,没有村办企业,年村收入只有几千块钱,村民大多种大棚蔬菜为生等等等等……

       进入这个小村,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整洁清新,村街道两旁新种的小树已经开始发芽,几年后便会绿树成荫,少有农村常见的柴草粪坑,一幅新农村景象初具规模,被硬化的水泥路面带着我们直接来到了村支书---王世江家门口。
   下得车来,老张迫不及待走进院子,已经先我们而到的另两位工作组成员和家属正在院子里谈笑着欣赏着主人家的花草,我带了相机,一一留下了这难得的欢聚场面。
 

这是一个三间正房,三间南房的小院,清洁的几乎看不到一丝尘土,看得出主人是极其爱整洁的。西屋就是老张他们三个去年曾经住过的屋子,如今还完全是办公室式布局,只是比当初少了一张单人床。这就是他们住的地方主人介绍说。我顿时感到有一种亲切熟识感,两张单人床,一张办公桌,一对沙发,几把椅子,一台电视,老张他们就是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不仅工作在这里,还吃住在这里,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他们也对这里产生了浓浓的感情,他们把这里当做办公室当做家,这间被主人收拾的极其整洁的屋子承载了他们太多太多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这种感情也一直感染着我影响着我,让我向往着有一天也到这里来走一走看一看,今天终于如愿,在这里我没有感到丝毫的陌生与拘束!
      
主人摆在桌子上的脆瓜、黄瓜清脆欲滴,惹人眼馋,这是他们村的特产,拿起来尝一口甜在了心里。

 我们围着这个小村转了一圈,看一看他们为村民修的水泥路、为村民建的卫生室、图书室、健身器甚至垃圾池……更有远处为村民打的深机井、为几百亩旱地变良田铺设的地下管道……
       
一切的一切让人感觉到了党的政策真好!
      
走在整洁的村庄街道上不时有一两位打招呼的村民,看得出他们很受村民欢迎。村干部在给我们介绍村容村貌发生变化的同时,对党的好政策、对沧州市检察院的鼎力帮扶、对工作组所做的工作赞不绝口,溢美之词中更令人感到了一份真诚与感动,村民更是把工作组当做村上的贵人,说他们给村里带来了福祉,对了,他们还被评为省里的先进工作组呢!

乡党委书记对村干部王支书及其家属的高度赞扬,让我对这对中年夫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本来是非农业人口住在沧州,有自己的生意,过着幸福无忧的日子,为了村里老百姓挑起了这副重担。他们不仅不拿村里一分钱,还经常为村里的事自家掏钱垫钱,只要需要王支书的家属总是毫不犹豫的把钱拿出来。老张也经常跟我说王支书是个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的好村干部。王支书的行为让他们工作组也很受感动,所以决心为村里办点实事。我说:真是太难得了。而王支书的家属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俺们在村上辈分小,净是些长辈们,花点钱就花点吧。”话说的轻巧那可是一次就是好几万哪!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他们的无私与敬业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敬佩与信任,也感动着老张和他的工作组。老张说:“我没说错吧?他们的确太让人感动了。”

我在被感动的同时,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张天天口口声声称俺们村的那份真情来源。
       
我不虚此行,当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时,对这个小村的感情已骤然而升,真的也把这个地方当做了俺们村,我期待着下次回村——


                                                                                                                             2013年5月10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