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学彦对船舶设计的热情横贯一生
许学彦对船舶设计的热情横贯一生。90年代退休后,尽管许学彦已无法像从前一样,站在船舶设计的第一线挥洒汗水,但年届八旬的他仍然每天上午从家里徒步到中山南一路上的708所,与老同事们叙旧,了解最新的船舶动态。有时受邀出席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论坛,他依然思路敏捷、口齿清晰。
1993年,许学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对名利,这位荣耀加身的科界泰斗一直看得很淡,“我从不去追求名和利,你不去追求,可能可以得到,你越去追求,反而得不到。”
许学彦为人平易谦逊。在被问到科学事业的发展中最宝贵的经验时,他谦虚地说:“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国家把设计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要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就必须竭尽全力。我这一辈子就是老老实实干工程,把工程做好了比什么都好。”
对于母校交通大学,晚年的许学彦依然怀有很深的感情。2009年8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团到708所采访他,许学彦向交大学子们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船舶设计生涯,提出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建议,为交大学子题词“前程万里”,并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这位为中国的船舶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老人如同大海一般宽厚、深沉。生前,他立下遗嘱:身后不开追悼会,不开告别会,不开追思会,不买墓地,不立墓碑,骨灰撒入大海。“人活的时候好好工作,给社会做些贡献,死了就烟消云散吧。”
“驾飞舟,远洋游。乘风破浪,天涯追踪,誉满神州。”许学彦不仅是新中国船舶设计的中流砥柱,更是平易谦和的一代大家。斯人虽逝,但他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淡泊宁静的大家风范却长留人间,鼓舞着千秋万代有志于船舶与祖国建设事业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