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忠烈祠中王甲本将军的碑上追赠陆军中将应为上将
衡山忠烈祠中王甲本将军的碑上追赠陆军中将应为上将。
王甲本毕业于陆军讲武堂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出生在富源县中安镇一军人世家,其父亲王国栋曾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范石生是同学。
1918年,王甲本经范石生介绍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炮兵科,以全优成绩毕业,此后跟随顾品珍,1921年投奔范石生,后任301团团长,并参加讨伐陈炯明、沈鸿英等战役,战功卓著。
1929年,任少将旅长。1941年,晋升为陆军第79军军长,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得到“硬仗将军”称号。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
富源抗日名将王甲本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赢得了“硬仗将军”的美名,他也是惟一一位和日本鬼子肉搏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44年9月7日,王甲本将军和副官吴镇科在湖南东安县与日军交火时肉博阵亡。因战情危急,官兵只得将两人就地草草合葬。
198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王甲本“革命烈士”称号。而今他们的坟茔还在远离故土的山坡上,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塑像……近日,王甲本后人表示,想通过本报寻找王甲本将军玉溪新平县副官吴镇科的后人商议迁坟一事。
宁死不当俘虏 将军阵亡
1944年9月1日起,日军沿湘桂铁路两侧发动钳形攻势,与驻守在冷水滩一线的第79军展开激烈战斗。9月6日,王甲本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带领军部直属部队进驻东安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9月7日拂晓,日军便衣部队准备袭击第79军军部,王甲本决定向西转移,亲自率领手枪排在前开路,与日军展开激战。王甲本鼓励士兵“宁死不当俘虏”。由于寡不敌众,王甲本腿部中弹,副官吴镇科将皮带解下来绑住王甲本的腿,背着他撤到一山亭处。
鬼子冲上来,吴镇科放下王甲本。王甲本带伤应战。增援部队赶到时:王甲本仰着身子,面部、头部、颈部被刺了两刀,眼睛半睁着,双手掌被刺刀绞得血肉模糊。胸间和腹部,都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捅开。
不远处的山坡上,官兵们发现了牺牲的吴镇科,他身中数弹,脸上有刺刀留下的痕迹,头部、胸、颈都被砍伤,手臂被砍断。
三代村民为将军守墓
王甲本将军有4子,如今只有小儿子王宁生健在,今年已74岁,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高级工程师,现定居哈尔滨,退休后全力搜集其父资料。
1944年9月7日,湖南省东安县山口铺芭蕉村村民刘本智受几名士兵的委托埋葬王甲本和吴镇科的遗体,表示抗战胜利后,部队还会回来找将军遗体。当年42岁的刘理谷代表乡亲们说:“你们放心,我们会世世代代守护将军的。”就是这一句话,刘家三代义务为将军守墓60多年。
10多户村民得知王将军以身殉国的壮举,纷纷跑来瞻仰将军遗容,含泪在后山坡上帮战士挖坑。墓坑挖好后,刘理谷和70多岁的祖母商量,祖母二话没说答应将为自己准备的棺木捐给王甲本,当地地主廖明宣也将老父亲备用的棺材抬来给吴镇科,然后将二人合葬在一个墓穴里。
“父亲牺牲后,国民政府就给我们下达了一个文件,这文件至今还保存着。”王宁生说,其母是王甲本的第三任妻子,第一任是富源人。第二任和王甲本离婚后不知去向。王甲本将军战死后,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在云南省政府召开的会议上表示,王甲本到云南来安葬他们将举行国葬。国民政府也说,在衡山要举行国葬。
王甲本的大夫人的意见是,落叶要归根,应将王甲本遗体埋葬在富源县。而王宁生的母亲却说,王甲本是在湖南作战而亡的,衡山也埋葬了和他一起参战的将士,应该把他也埋在那里。由于当时家人意见有分歧,国民政府说等他们统一意见后再安排。
目前衡山“忠烈祠”中只立有一块王甲本将军的碑,碑文上记录追赠他为中将是错误的。“死的时候他就是中将,后来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上将。这些证书都是发放到我手上的。”王宁生说,因为碑文的记录,就出现一些误传。
王宁生和家人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陆陆续续到此拜祭。
珍贵日记可拍电视剧
据王宁生说,前年富源县委书记通过民间募资近100万元,想在富源为王甲本将军做一尊塑像。但后来不知是在哪一个申报环节中出现问题至今没能实现。该善款目前也有专门的机构管理着。王宁生说,王将军的珍贵遗物及资料,有一部分在军事博物馆里。而王宁生家里还收藏着一些,比如说,王将军从1937年记录到1942年的作战日记。
王宁生拒绝大家复印的要求,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在采访他时,他也只给看了两页。他说,因为这是父亲遗物中留在他身边,最亲近,最有价值的东西。
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王宁生才说了日记中的一点凤毛麟角:1937年,王甲本将军配合新四军支队长罗炳辉将军在安徽联合作战时,新四军装备很差,打一仗只有五发子弹,打完了,没子弹的枪也就成了木头棍。王甲本将军知道后,从自己的军队里先后拨发了20万发子弹,弹药充足的战士们攻下了好几座城。王宁生说,有很多人建议可以根据日记中的内容将王甲本将军的故事拍成电视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考虑。
寻找副官后人一起迁坟
王甲本将军为国捐躯后,国民政府国防部追认他为陆军上将,抗日烈士,王将军的故乡富源县中安镇改名为“立基镇”,该镇的北大街被命名为“甲本街”,中安镇小学被改名为“立基小学”。 198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王甲本“革命烈士”称号。死时他43岁,副官吴镇科年仅28岁。
王宁生说,吴镇科是玉溪市新平县人,不仅和王甲本是老乡,还是王将军的军务少校副官,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他们家祭拜王将军时准备的祭物都是双份,饭碗要摆两个,烧纸钱也是两份。他们认为,吴镇科不但是王将军的患难兄弟,还是生死与共、忠义两全的好部下。
“如果没有争议的话,我们会把他移到衡山安葬。因为东安县的墓地实在是太简陋了,连块碑都没有。”王宁生说,虽然东安县相关部门也表示要为王将军立碑,但其表示还是保持原貌,迟早是会移走的。由于吴镇科和王甲本是合葬在一起的,出于对吴镇科的尊重,要移坟他们还是要和吴镇科的后人商谈,所以想通过本报寻找到吴镇科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