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云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53298041
本馆由[ 五指山 ]创建于2010年12月01日

短暂平凡低调的一生

发布时间:2014-04-05 20:20:46      发布人: 五指山
短暂平凡低调的一生——父亲诞辰百年纪念 父亲(1914——1952)生活在世界上只有38年,如此短暂的人生却养育了七个子女,五男二女(排行第二和最小的两位女孩夭折)当时没有计划生育,按现在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一般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五个男孩都是母亲一手喂养带大,外祖母帮助做点家务,家庭经济条件也无法雇请保姆, 孩子的教育就落在父亲身上。 父亲是连江县初级中学毕业,(当时就是县城的最高学府)当过乡村小教、文书、办事员、小店会计等,他多才多艺,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会篆刻图章、绘画照片,还会金工、木工、电工……,邻居和乡亲都赞他聪明才智、心灵手巧,许多技术活就是看到一眼就学会干,我记得有次元宵他制作灯笼,还叫妈和我拿市场去卖。他会修补竹凉席、制作小凳子、补锅、磨剪刀、箍桶、裁减衣服……。由于经济条件,许多工具都是自己制造的,如木工锯子、钻子、篆刻小刀、刨刀等。有的是靠自己钻研的如电工知识,解放前连江县没有电厂,晚上都用油灯照明,仅有一年有人在连江办发电厂(其实就是弄个柴油发电机),父亲就从邻居那边接线过来将楼上楼下都点上点灯,华灯初上,左邻右舍都来参观。 他厚道寡言烟酒不沾,十九岁就做父亲,很有父爱,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过去连江没有幼儿园,学龄前都是自己家教,五六岁就可上小学,我上小学他带我去报名,他总是感学校不够理想,几乎年年为我更换学校,有连江公立敖江小学——基督教办的陶淑小学(教音乐的外国师姑)——天主教办的类思小学——公办小学(实验小学前身)那个年代学校学费很低,都是独立自主招生,来去自由,不需档案自选年级,但学校考试还是非常严格不及格就是不能升级。小学生全部通学,无论何人都没有家长来接送。   我小学毕业后就报考连江县立中学,全校共有学生五百名左右,春秋两季都招生,学生要统一穿米黄色的童子军服装,服装自备,父亲就带我到裁缝店量身定做,上身是两口袋衬衣式样,下身是短裤(冬天也要穿),理光头戴船式帽子,每天早上升旗做操,学生年龄不一,有的结过婚甚至当爸爸妈妈了,一般认为初中生就是大人了,所以父母可以不管了,不久时局动荡,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一学期学费大米三十斤,现在看是区区小数,当时对我们来说就算不小的开支了。三年后初中毕业,因为连江县立中学就是该县最高学府,若要再念就得去省城福州。   过去连江去福州须翻山越岭要步行20里到琯头坐轮船。三十五岁的父亲带我去福州游姨妈家住下,他绞劲脑筋,打听消息、查阅资料一下子给我报考三个学校(福建省高级工业学校、福建省航海职业学校、福州高级中学)学校都是独立自主招生录取,虽然考试时间相互错开,但也难免碰头,我考了前面两个学校,来不及再去高级中学应试。不日张榜公布有幸都被两个学校录取,究竟念那个学校而后与姨、舅等探讨决定上工业学校。此时已是一九四九年六月,八月十七日福州解放到九月初学校开学,第一学期住在姨妈家往后就到学校寄宿。从此离家就无法及时了解父母诸弟们生活起居了。   1951年暑假回家一趟父亲津津有味在试制肥皂我也从中帮忙,1952年夏天父亲病危我赶回家时已经病逝,我和二弟只好跟随乡亲们抬灵柩上山安葬!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状况、工作条件,对父亲生前逝后都没有尽孝,内心无限愧疚,前几年将他迁至天堂公墓只能作为小小的遗补,前年回连江参加丹丹的婚礼,见到一位婶嫲告诉我,父亲临终时流着眼泪对她说“我没有机会用儿子的钱了”听到此话长久使人心酸!    不孝男 哲生 2014、清明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自古人生谁无死 留存风范式后人


    写信时间:2014/04/06 17: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