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晏与装甲兵(之一)
1950年夏天,一份从北京发来的紧急电文直达驻扎兰州的西北军区司令部,电文内容:“奉中央军委命令,成立解放军摩托装甲兵筹备小组,以下22名第二兵团干部限十日内赴京报到。”在这22名干部中,就有时任第二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兼兵团后勤学校校长、甘肃军区后勤部部长的刘景晏。
刘景晏是山西赵城人,1916年9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的他,通过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陕西省省立医药训练班。在该医训班学习时,他积极阅读革命书刊,接受进步思想,立志献身于改造黑暗社会、解放劳苦大众的伟大斗争,并参加了陕西省医药界救亡运动联合会、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等进步组织。1936年,经老一辈革命家南汉宸同志介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接到命令,刘景晏尽快向西北军区安排接替自己工作的同志办完交接手续,踏上了东去的列车。当时,原属二兵团建制的第6军已拨归一兵团建制,参加进军新疆;一兵团第7军调归二兵团建制,驻天水地区。按照野战军的指令,二兵团所属部队正参加修建天(水)兰(州)铁路。离开战斗多年的大西北,离开生死与共的老部队、老战友,刘景晏确实依依不舍。
坐在兰州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往事如同一张张旧像片,随同车窗外荒嵴的山景一样,不停地闪现在他的脑海和眼前。
参加红军后,刘景晏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一名重机枪射手,热爱枪械、喜欢钻研的他,很快掌握了机枪的性能和特点,让机枪在战斗中发挥出最佳效能。一次战斗,副连长娄水根大腿中弹负伤,打退敌人后,刘景晏为他做了简单急救处理,招呼通讯员将娄副连长背到团卫生队。军医看过伤情和包扎后,得知是刘景晏处理的战伤,曾经还毕业于专业医药培训机构,马上提出调刘景晏到卫生队工作。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刘景晏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担任军事队俱乐部主任。半年的学习生活,使他的政治、军事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得到很大提高。1938年初,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担任过第二后方医院主治医生、第二兵站医院医务科长、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副科长、科长,还兼八路军总门诊部主任、延安防疫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参加了陕西关中爷台山战斗。
在解放战争时期,刘景晏同志参加了延安保卫战,青化砭、蟠龙、榆林、沙家店、宜川、瓦窑堡、扶郿、陇东等战役和解放西安、兰州的著名战役,历任西北野战军教导旅、教导第一旅卫生部长、第一野战军第六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兵团后勤学校校长兼甘肃军区后勤部部长。
多少次战斗,出色完成了任务。爷台山战斗,奉军委总卫生部命令,正在延安医科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的刘景晏,与十几名医护人员组成前线手术救治队,紧急开赴火线。连续几昼夜,刘景晏手术三十余台,为伤员输血800CC,自己几乎虚脱。延安保卫战中,胡宗南部队依仗人多势众、武器精良、炮火猛烈,猖狂进攻党中央所在地,刘景晏带领担任主要守备任务的教导旅全体医护人员,及时抢救、后运伤员。战后,各营团部队纷纷要求给医务人员立功。旅长罗元发,紧紧握着刘景晏的手,感谢救治工作得力,并能迅速、全部地将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多少次战斗,危机时刻化险为夷。西府战役,胡宗南、马家军密切配合,重兵夹击我一野战斗部队,形势万分危急。刘景晏率领六纵后勤机关部分人员过一条小河前,看到坐在河滩边休息的吴满友(边区劳动模范、毛岸英学
想到这里,刘景晏胸中热流激荡,一种重大的使命感、责任感由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