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情谊深——扎西平措心系群众小故事之二
“我贷款买了新车,可他却看不到了……”23岁的央珠擦拭着自己新买的车子,流下了深深怀念的泪水。
央珠生活在索县嘎美乡17村,家里耕地少,牛也没有几头,生活很艰难。他一心想着搞运输,却因没有途径而不得不放弃。
而像央珠这种情况的村民在17村还有不少。17村是嘎美乡的人口大村,牲畜和土地等生产资料人均占有量不如其他村子。17村村委会主任平措也时常为村子缺乏自身发展能力而担忧。
扎西平措今年4月来到该村,了解情况后就满怀希望地说:“我看人口多不是一件坏事,这正说明我们人力资源丰富嘛!”接着,他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在摸清了村情民情后,对村委会成员说:“通过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素质,咱们村的劳动力会成为最可观的资源。”村民听了后一时信心满满,平措激动地说:“群众没想到的,你都替我们想到了,这个思路真是太好了!”
扎西平措通过与区、地、县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协调争取资金26.35万元,实施了驾驶员、藏餐厨师和藏式绘画人才培训。央珠正是通过参加培训学会了驾驶技术,有技傍身的17村村民开始走上了自我发展、自我致富的道路。
在与17村村民打交道的日子里,扎西平措前后6次来到该村,上山入户,考察村容村貌,为了群众的利益来回奔走。
当村委会主任平措听到扎西平措去世的消息后,他给工作队送来酥油和牛肉,拉着工作队队员的手,泪水不住地流:“这么好的干部怎么就这么早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没有福气啊……”(赵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