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才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45637404
本馆由[ Cemiy ]创建于2012年05月04日

火红的青春

发布时间:2012-05-04 16:56:52      发布人: Cemiy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李德才被选为队里的会计,负责计算工分。这份差事让他每个月轻松地就能拿够工分,并能多分些白面。

    李德才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是四十多年前的“文革”期间。

    清朝时,他的父亲李绿曾在衙门当差,后来回家做了农民,母亲张慧英则是缠着小脚的旧时妇女,贫瘠的土地及6个子女让这个家庭陷入困苦难熬的境地。邻居张明树至今记得,李德才一家是方圆几里最穷的,全家8个人躺在一铺炕上,几口人盖一床被。土屋里,窗户破烂裂缝,风刮一夜之后,只有人躺的地方还干净着。

    革命时代的降临改变了这个家族的命运。1950年,喧嚣的锣鼓声中,9岁的李德才目睹着父辈们烧掉了旧的土地契约,换回了新的土地证。李德才得以读完小学,并在逐渐成熟后担起一家重责。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阳高县展开,李德才进入了西北12队,聪明好学的李德才被领导选为队里的会计,负责计算工分。这份差事让他每个月轻松地就能拿够工分,并偶尔能多分些白面。

    家里人都能吃饱了,年轻的小伙子兴奋莫名。那年10月,李德才与张明树参加了县城组织的15万人庆祝游行,第一次看见了满天的焰火。张明树还记得那晚,17岁的同伴望着火光映红的天空,一遍又一遍高喊着“毛主席万岁”,直到喉咙沙哑。

    每晚收工后,小队里六十多个年轻劳动力,都要聚集在龙王庙街的一间小屋里开会。煤油灯下,人们面对着墙壁上贴着的毛主席画像,在队长叶洪如的带领下学习中央精神和毛主席语录。

    这是李德才人生最为漫长且充实的学习阶段。几年后,这群庄稼汉的情绪开始懈怠,总有人在唱歌时趴在炕上睡觉,李德才却始终是最严肃的一个,毛主席语录背得最熟。邻居到他家串门,也会发觉四面墙壁都挂着或大或小的毛主席画像。

    也是从那时起,他的胸前一直佩戴着毛主席像章。

    后来,大哥结婚分了家,父亲及二哥患病去世,几个姐姐也相继出嫁,只剩下李德才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但这位勤快的民兵与毛主席的热烈崇拜者,仍然沉浸在自足而稳定的快乐中。

    24岁时,邻居张明树给李德才介绍了个对象,多疑的母亲担心媳妇对自己不好,孝顺的李德才把婚事推掉了。旁边的人劝他早结婚早生小孩,可以养老,他笑着说:“毛主席说了,不管工人、农民,60岁就退休,有国家管着。”

    私下里,李德才偷偷对张明树说:“以后生活好了,还可以娶个知青嘛。隔壁生产队有好几个人就娶了城里来的媳妇。”

    原以为未来会像花儿一样展开的李德才,却猝不及防地一头撞上了时代的巨变与生活的逆转。1976年9月,李德才与数万群众在新建好的县城文化馆前,顶着细雨,痛哭着告别了逝世的毛主席;1982年,土地下放,生产队将机器售卖后,也随之解散;1984年,年过七旬的母亲病重去世。

    李德才分到了两亩田,却过起了伶仃一人的生活。在阳高人的眼里,自1980年代开启,李德才就像被斩断了根的树,生命的时钟永远停滞在记忆中的年代。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