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夏鹏同志
热血铸就金色盾牌
——追记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夏鹏
(张家港日报)
12月23日,夏鹏已经离开两天了。办公桌上,他的手提电脑还处于开机状态,茶杯里有来不及倒掉的茶叶,桌上还散放着一沓厚厚的案件资料……似乎下一刻,他就会回来。
同事们的眼眶都红红的,他们多么希望夏鹏只是像往常一样出差去了,也许第二天早晨,办公室里就会出现那个头发没干就背着包来上班的小伙子。
警界新兵 屡建奇功
夏鹏今年27岁,三级警司,宁夏中宁县人,2008年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公共安全图像技术专业。2008年8月,他被分配在我市公安局常阴沙派出所,从事巡防工作。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经常和朋友说“这是上天给我的锻炼机会”。平日里,夏鹏吃住都在派出所,他积极适应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环境,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在常阴沙派出所老民警眼中,夏鹏是个善于学习、工作极其认真的小伙子。
2009年8月,市公安局为加强刑侦队伍力量,专门成立了大案队,负责办理全市的重特大案件。经过严格挑选,有基层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夏鹏被选了进来。据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戴冷松回忆,夏鹏刚到大案队时“不怎么爱说话,非常腼腆”, 但“他进步非常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一个普通民警,成长为一个熟练掌握办案技能的优秀刑警”。 戴冷松说,在工作中,“夏鹏从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他善于总结和思考,工作做得很出色”。
成长的动力,来自夏鹏对刑警职业的一腔热情。同学们说,成为一名出色的刑警是夏鹏的梦想。进入大案队后,他兴奋地打电话给大学同学:“这里可以接触到许多东西,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民警陈剑波说:“在大案队,夏鹏是最小的战友,经常‘波哥、图哥’地称呼大家,非常讨人喜欢。”他在队里总是抢着做工作:“我还年轻,多让我锻炼锻炼吧!”同事们怕他是新手做不来,他常常央求道:“我来做,你在旁边指导指导我吧。”正是凭着这股勤学苦练的劲头,夏鹏迅速成长为刑侦战线上的一把尖刀利刃。
出差前,夏鹏的桌上还放着一盘未处理的影像资料,他手头上还有3起案件要办理。同事们说,夏鹏掌握的图像处理技术,经常对破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010·2·26”兆丰跨省流窜抢劫杀人案、“2011·1·29”南丰特大抢劫杀人案……两年来,夏鹏主侦破获了十余起抢劫、杀人等重特大案件,今年他已破5起大案。 2010年他受到市公安局嘉奖,并且正在报请今年的个人三等功。
今年5月,全国公安机关开展 “清网行动”,我市公安局针对一名潜逃18年的命案逃犯余某专门成立追逃小组。余某反侦查能力极强,抓捕的难度非常大。尽管如此,夏鹏毅然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并将其作为对自己的挑战。他与同事耗时40多天,克服下雨、泥泞、身体不适等困难,行程几千公里,辗转奔波于江西、福建等地,排查余某的家庭社会关系,走访了泉州市多家单位。期间多次碰壁,线索中断,侦查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凭着职业敏感和顽强的工作信念,夏鹏将之前所掌握的所有线索重新进行整合、分析、研判,经过昼夜工作,最终锁定了余某的居住地点,并成功将其抓获。由于成绩突出,以他为骨干的追逃工作组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
出生入死 守卫平安
刑警是一个高危职业,和亡命之徒打交道,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夏鹏、戴浩所在的刑警大队大案队,更是专门侦破命案、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的特殊部门,民警们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夏鹏的同事苏雅拉图说:“我们通常称同事为‘战友’,因为我们是一起出生入死、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战士。其实,做了刑警,我们都有心理准备,因为每天全国都有战士牺牲,但我们一直祈祷,希望不幸不要降临到战友和自己身上。”
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往往流窜各地。因此,在刑警队工作,出差是家常便饭。据戴冷松介绍,大案队的同事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外地抓捕犯罪嫌疑人或者调查取证的途中,有时要在外面连续奔波20天。他说:“大案队的每个队员都任劳任怨,很多同事长期出差在外,不能陪伴在父母、妻子和孩子的身边。”
为了办好案件,夏鹏经常放弃休息时间,通宵加班。去年4月下旬,常阴沙发生一起凶杀案。由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侦查工作进入了艰苦的排摸阶段。作为专案组的一员,夏鹏连续20天吃住在常阴沙,早出晚归,挨家挨户访问排查区域内的所有人员。最终,通过他采集的一份居民信息,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成功侦破了案件。但是,并不是每次出警都一帆风顺,受伤在所难免。今年7月底,为了破获一起绑架案,夏鹏和同事追踪犯罪嫌疑人至山东临沂时,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他和同事都是带着伤回来的。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刑警们通常都有职业病,长期的身体透支,使夏鹏的身体素质大不如前,他还患上了胃病。陈剑波说:“我们接手的都是命案,嫌疑犯为了保住性命四处逃窜,或者拒不交代,因此追踪和审讯的过程非常辛苦,根本无法按时吃饭。”
刑警队的每位民警都和夏鹏一样,需要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夏鹏的大学同学张殿春现在刑警杨舍中队工作,他说,2008年中国刑警学院有30多名毕业生到张家港工作,有一半的同学是在刑警大队,同学们老想着聚会却聚不齐,今年才聚过一次。夏鹏到大案队之后,大家明显感觉他比以前更忙了。
夏鹏离开后,消息迅速传开。夏鹏的大学同学葛辉说,出事的当天他接到几十个同学的询问电话,大家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有些同学打不通夏鹏的电话,便在他的校内网上留言,有同学甚至责怪夏鹏玩笑开得太大了,可不管刷新多少次,始终没有夏鹏的回复。师弟杨红波留言说:“师兄,走好!那边不会太累了,好好过个年吧!”
夏鹏离开两天后,同学为他在天堂纪念网建立了网上灵位和网上墓园。有网友留言:“你是警魂的践行者,无愧于你双肩上的警徽”。
孝心难尽 心愿未了
在与大学同学的合影中,夏鹏总是喜欢摆出“V”的胜利姿势,脸上印着青春和阳光。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夏鹏乖巧懂事,从小成绩优异,是父母的骄傲。
虽然身在异乡,因为性格开朗、待人实在,夏鹏的朋友很多,但却还没有女朋友。他的战友们说,夏鹏曾经谈过恋爱,但是他通常忙得连约会的时间都没有。进入大案队以后,他经常在外面出差,根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同事们都把夏鹏的婚姻大事放在心上。出事前的一天,有同事为夏鹏介绍了一个女孩,因为忙着出差还没来得及见面,夏鹏只是记下了对方的电话号码。
因为忙,夏鹏上网的时间也非常少。他的校内网的最后一次更新,还是今年5月13日的一条状态:“最近累啊,装修房子。”据同事们说,夏鹏的父母刚给他在张家港买了一套房子。今年夏天,年近六旬的父母还专门从宁夏赶到张家港帮他装修。就在上个月,师弟还去帮夏鹏搬过家。
思乡心切。夏鹏生前经常念叨回家过年,和同学聊天时他经常感慨:离家太远,工作太忙,对父母孝顺不到。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内心也越来越感到愧疚。父母亲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远在他乡的夏鹏。得知夏鹏出车祸,他的父母和哥哥心急如焚,22日凌晨2点钟便到达南京机场。22日晚上,见到儿子遗体的时候,疲惫的父亲微弱地呼喊着儿子的名字,已经哭不出声来,母亲则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我的儿,我的儿……” 陈剑波说,那种场面让人感到揪心地痛。夏鹏的同学葛辉说,和几个月前装修房子时相比,感觉夏鹏的父母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夏鹏离开后,他的大学同学和同事不顾白天的疲惫,自发到殡仪馆为他守夜。连日来,各界群众纷纷到殡仪馆为夏鹏和戴浩祭灵。12月24日中午,夏鹏在校时的班主任谢广涛也专程从沈阳赶到张家港,代表母校为这位年轻人送行。他说:“夏鹏在大学时,学习积极上进,作风正派,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离开是刑警队伍的一大损失……”
夏鹏从警3年来,先后有120余名犯罪嫌疑人被他送上了审判席。他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一方安定,伸张了正义,他用自己的血汗诠释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尖刀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