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质廷:一生热爱祖国
桂质廷出生于中国满目疮痍的时代,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都与海外,尤其是美国有密切的联系。在他一生中,随时随地都表露出一片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他留学时弃文就理,以期“科学救国”。在法国以一同盟国公民的身份,为广大华工热心服务。1919年,“五四”运动的热潮传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召开了座谈会。桂质廷在会上含泪慷慨陈词,提出挽救祖国责无旁贷。一次,有位白种人朋友称赞他的研究才能,说他“和白人一样白”,他立即声称自己是“像黄种人一样黄”。
他从事的科研工作,都具有中国的特点。地磁巡测和电离层的研究,体现了中国的地域特征。他一度从事测定介电常数的工作,也将对象选定为当时中国大宗出口的特产——桐油。1942年4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物理学会第10届年会四川分会上,他和他的同事报告了两篇测定石油和润滑油的介电常数的论文。他长期在教会学校和国外学习,对中国古代书籍接触不多。但在30年代研究地磁时,亲自翻阅资料,查找我国古代在地磁方面的成就。这些在他的日记和遗著中都有所反映。
根据美国法律,许海兰和桂质廷结婚后,就算自动放弃了美国国籍,然而经过一定的程序,是可以恢复美籍的。但是,他们夫妇相互勉励,无论经受什么样的困苦与坎坷,决不动摇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他们这样的高风亮节,终生不渝。解放战争后期,有美国朋友来信劝桂质廷出国,并为他找到了工作,他回信谢绝,坚持留在国内,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抗美援朝时期,桂质廷夫妇坚持让留在国内的女儿参军。1978年许海兰出国探亲,不顾海外四代93名亲属的挽留,以八旬高龄,毅然返国。
桂质廷在中华民国时期,从未参加过任何政治团体,即使当年国民党施加压力要求各院院长加入国民党,他也坚决拒绝。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的1956年,加入了九三学社,并担任过该社武汉市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
桂质廷积极参加了早期中国物理学会的活动。他是1943—1945年间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共有理事12人),在此前后他还任学会的监事、名词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学报委员会委员等职。
为了纪念这位全国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物理学家,武汉大学和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员会于1985年1月9至15日,举行大会隆重纪念他90诞辰,同时设立了武汉大学“桂质廷奖学金”,出版了他的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