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6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3日

邓中夏身后的痴情女子

发布时间:2010-09-16 15:57:2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月25日,周四,春光明媚。 

2月23日,正月初十。我随市美术家协会赴宜章太平里乡邓家湾村采风。同行画家有黄元强、李文华、颜复兴、陈志平、梁京等。作为画家们的朋友,我负责摄影。 

邓家湾是中共早期革命先驱邓中夏的故乡。该村坐东朝西,后龙山为一树木葱郁的小山包,远山为石山,村前为田野,中央有一由北向南流淌的小河。村子不大,目前只有130多口人,但有400多年历史,据说太平里乡境内的邓氏均发源于此。 

村中央有江泽民题字的“邓中夏故居”。原建筑兵焚于1944年,现存建筑为1983年原址重建,1996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故居坐南朝北,为典型湘南民居风格,邓中夏早年居住在左后则里间,现存雕花大床和普通家用物什系原物。厅内展示有少量邓中夏图片及文物。 

画家们在野外写生时,我采访了该村老支书邓昌县。据他介绍(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邓中夏之父名邓典谟(1874~1946),幼读私塾,后入岳麓书院深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乡试中举后,历任浙江盐大使,温州、台州两府佐治员、温州府发审委员、戒烟局坐办委员、统计处编审员等职。辛亥鼎革后返湘。民国元年(1912)任职郴郡六城公立中学校。次年当选省议会候补议员(民国六年递补为正式议员),同时被湖南督军谭延闿委任为衡山县知事。旋赴京,供职于北洋政府国务院铨叙局,任主事,后调任秘书厅主事。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任行政院一等书记官。民国二十五年告老还乡,专事县志纂修。邓老先生为官清廉,家产仅余121平方米的普通民宅。邓老先生育有六子一女。长子及次子邓中夏为其原配欧氏所生,其余三子为续弦廖氏所生。其中,长子在家务农,育有一子,已故;次子即邓中夏,谱名邓隆渤;三子在家务农,育有四女,已故;四子早年夭折;五子邓隆渭,系湘南游击队队员,育有四子一女,已故,生前曾在大庆市人大任职。

邓中夏先后结了两次婚。原配夫人杨贤怀,出生于宜章县沙坪乡樟桥村一大户人家,曾就读于长沙务本女子学校,1916年嫁入邓门。孰料,邓中夏对邓杨二家“指腹为婚”非常不满,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洞房之夜没有圆房,婚后三天,即孤身返回湖南高等师范继续求学。他曾写过休妻书,遭到邓老先生的呵斥与反对。此后,邓中夏多次回家省亲,也没有与其同床共枕,因此没有子嗣。1933年9月21日,邓中夏在南京雨花台英勇捐躯。1946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邓典谟去世。杨贤怀也算大家闺秀,人品不俗,有文化,晚年爱洁净,终生与猫为伴。不知何故,她却始终未曾改嫁,为邓中夏守了一辈子活寡!如此痴情坚贞,令世人扼腕叹息! 

解放后,杨贤怀经中组部和中央军委共同安排,和继任婆婆廖氏、邓中夏的一个嫂子和部分侄儿侄女一起到北京定居。期间大约两年。后因北京疏散人口,杨贤怀独自回乡养老。60年代初开始,县民政局每月补助杨贤怀生活费6元。1967年起,当地民政局竟以其夫家出身“官僚地主”为由,停发生活补助。1979年中,村支书邓昌县为此专程上访国家民政部。同年,县民政局每月补助其生活费36元,额外补助其生活护理费每月36元。邓家湾五组每户每日轮流派人护理其生活起居。1983年夏,杨贤怀去世,享年91岁,葬于邓家祖坟。 

邓中夏的第二任妻子叫李瑛,是其亲密战友李启汉(湖南江华人,中共早期工运领袖)的妹妹,广东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婚后,李瑛改名李夏明。李瑛与邓中夏感情甚笃,婚后育有四子:长子夭折;次子寄养在洪湖地区一农户家,后因战乱离散;三子出生在苏联,因患肺炎而夭折;四子于1932年出生在上海,因生活所迫,一生下来便送给了别人,不知所终。族谱上只记录了这两个失踪孩子的名字。解放以后,李瑛多次寻子未果。1987年,李瑛在北京去世。延安时期,李瑛改嫁给刘鼎,生一子,随母姓李名志林,北京某厂工程师,现已退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